目的通过对三氧化二砷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进行挖掘分析,探讨该药潜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
详细信息
目的通过对三氧化二砷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进行挖掘分析,探讨该药潜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中1998年第1季度——2023年第2季度有关三氧化二砷的相关数据,利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以及英国药品和医疗保健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进行数据挖掘,根据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发布的《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SOC)和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s,PT)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类。结果共获取三氧化二砷相关的ADR报告2084例,其中男性患者924例,女性841例,≥35岁患者1276例,上报数据主要源于美国(429例,20.59%);严重ADR共1914例,占比91.84%,以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711例,34.12%)和死亡为主(296例,14.20%)。共挖掘到358个ADR信号,涉及24种SOC,主要为各类检查(1169例,21.17%)和各类神经系统疾病(361例,6.54%);发生频次较高的ADR以心电图QT间期延长、分化综合征、发热、呼吸困难等PT为主,其中感染性肺炎、白细胞计数降低、疾病进展等PT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信号强度排名靠前的为分化综合征、造血系统肿瘤、白细胞过多等PT,而心肌心包炎、脓毒性栓子、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PT未被说明书收录。结论三氧化二砷会导致极高比例的严重ADR,应对发生频次较高以及未收录在说明书中的ADR予以重视。在使用药物治疗前、治疗中及随访阶段,均应做好相关监测及上报工作,以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目的评价丁苯酞序贯治疗再灌注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经济性。方法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基于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构建Markov模型,模拟无显著残疾、显著残疾、复发及死亡的动态变化。试验组为再灌注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对照组为再灌注联合安慰剂治疗。运用TreeAge Pro 2020软件构建药物经济学模型并模拟分析。结果模型模拟30周期后,试验组的成本和产出分别为294039.09元和4.86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s);对照组的成本和产出分别为269042.84元和4.66 QALYs。相比对照组,试验组的增量成本-效用为126816.55元·QALY^(−1),小于意愿支付阈值。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经济学评价结果稳定。结论对于再灌注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相比于安慰剂,丁苯酞序贯治疗为成本-效用较好的方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