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2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3 篇 文学
    • 3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3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7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 篇 工学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 6 篇 管理学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艺术学
    • 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园艺学

主题

  • 3 篇 日常生活
  • 3 篇 体育广告
  • 3 篇 意象
  • 3 篇 链路预测
  • 2 篇 途径
  • 2 篇 《山地回忆》
  • 2 篇 解读
  • 2 篇 乡村情结
  • 2 篇 人文精神
  • 2 篇 知识图谱补全
  • 2 篇 散文
  • 2 篇 广告教育
  • 2 篇 cnn
  • 2 篇 宋词
  • 2 篇 知识表示
  • 2 篇 《浮生六记》
  • 2 篇 林语堂
  • 2 篇 小说
  • 2 篇 功能
  • 2 篇 传播

机构

  • 73 篇 福建工程学院
  • 5 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
  • 5 篇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
  • 4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3 篇 闽江学院
  • 3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同济大学
  • 1 篇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 1 篇 福建泉州现代中学

作者

  • 10 篇 林怀宇
  • 7 篇 吴毓鸣
  • 6 篇 朱晓慧
  • 5 篇 尤爱焜
  • 5 篇 陈庆强
  • 5 篇 刘羽
  • 5 篇 谢晟祎
  • 5 篇 陈新元
  • 4 篇 谢翊
  • 4 篇 杨清
  • 3 篇 洪长晖
  • 3 篇 罗妍
  • 3 篇 张艳萍
  • 3 篇 程小青
  • 3 篇 周华清
  • 2 篇 张丽华
  • 2 篇 苏建新
  • 2 篇 严冰
  • 2 篇 魏曦英
  • 2 篇 方千华

语言

  • 7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73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秦观词意象五题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3期 59-62页
作者: 朱晓慧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福建福州350014
作为我国传统抒情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意象满蕴着作者的审美情感,也渗透着读者的审美领悟。秦词凄美柔婉的意境,蕴含于独具表现力的意象之中。词人寄意于象,以象尽意,使物象与自我意识交织,情语与景语交融,传达出哀怨的心曲,蕴含着巨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解读方鸿渐的尴尬人生
收藏 引用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5年 第5期5卷 85-86页
作者: 张丽华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复杂、生动、极富个性的方鸿渐形象,已见诸多论述,本文则从“心理距离”这一层面,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抓住人物的情感、拉开人物的情感距离,展现人物的复杂心理与多重性格,揭示人物的灵魂。
来源: 评论
平和之美——论姚宗伟的散文风格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 第3期 6-10页
作者: 林怀宇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泰籍华人作家姚宗伟的散文具有平和之美,表达了生命体验,呈现出内心世界的圆融完满。这种美缘于他的叙述视角和创作心境,作者在追叙往事和描绘当下时,视角各有不同,而人生理想的实现、乡土意识的改变和宗教信仰的确立是作者获得平和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宋词词境中的意象质感——兼与唐诗意象质感比较
收藏 引用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 第5期3卷 473-479页
作者: 朱晓慧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福建福州350014
与唐诗阔大的境界相比,宋词意象精美绮丽,幽细感伤,以自己特有的质感使词境具有了独特的情感色调。以自身心绪作为审美对象的极具感性色彩的心态世界和词的传播演唱方式,使宋词形成了狭媚幽深的境界,获得了动人的魅力。
来源: 评论
在中国的风俗与美国的风景背后——论《中国佬》的叙述目的
收藏 引用
华文文学 2005年 第6期 67-71页
作者: 林怀宇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福建350014
汤亭亭的《中国佬》中叙述了中国的风俗和美国的风景,其目的是满足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从风俗的变迁中表现东方文化的式微,在城市风景中对西方的精神理念进行象征性展示,借自然风景建构美国华人的开拓者形象。作者对历史的叙述指向对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支持与路径选择
收藏 引用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年 第3期3卷 148-151页
作者: 曾金盾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福建福州350014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根据我国农村产业和劳动力的特点,统筹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意义重大。
来源: 评论
论林语堂小说家庭文化的审美取向
收藏 引用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 第5期3卷 480-484页
作者: 尤爱焜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福建福州350014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作家,具有不平凡的生活创作经历,形成了儒道共济、中西互补理想的文化精神。林语堂小说在文化层面上向我们展示了林语堂“传统理想主义”的独特的家庭文化审美取向,承载着中西合璧的文化理想。
来源: 评论
古诗词意象中的语符审美
收藏 引用
前沿 2005年 第12期 231-234页
作者: 朱晓慧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福州350000
中国古诗词以抒情为主要特征,以意象为诗词生命的主要元素,而意象以语符为外在载体。进入古诗词语境的语符往往超越了单个语符原有的所指义,而具有了深层的审美价值。解读古诗词,从语言层面看,是对语符的一种解码;从艺术层面看,则是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伊甸园”的追寻与失落——林语堂小说《红牡丹》解读
收藏 引用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 第3期5卷 74-76页
作者: 尤爱焜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福建福州350014
至情至性的红牡丹毫无愧色地追寻灵肉和谐的完美爱情,但是理想的“伊甸园”终究难寻,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能是幻想。不管林语堂的主观意愿如何,但客观上《红牡丹》文本却透射出另一个信息,林语堂对女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时期我国体育广告的理论探讨
收藏 引用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 第5期21卷 40-42页
作者: 方千华 谢翊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 福建福州35001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运用广告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我国体育广告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及功能,探讨其发展的重要特征:投资方式的隐蔽性、赛事投资的增长性、信息内涵的文化性、传播媒体的丰富性和表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