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2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7 篇 农学
    • 54 篇 作物学
    • 8 篇 林学
    • 2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园艺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草学
  • 8 篇 理学
    • 8 篇 生物学
  • 8 篇 工学
    • 5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主题

  • 19 篇 花生
  • 7 篇 选育
  • 5 篇 甘蔗
  • 5 篇 栽培技术
  • 5 篇 青贮玉米
  • 4 篇 离体保存
  • 4 篇 恢复系
  • 4 篇 遗传多样性
  • 3 篇 机械化
  • 3 篇 甘露醇
  • 3 篇 农艺性状
  • 3 篇 水稻
  • 3 篇 抗性基因
  • 3 篇 杂交水稻
  • 3 篇 糯玉米
  • 3 篇 产量
  • 3 篇 通径分析
  • 3 篇 生育特性
  • 3 篇 大豆
  • 2 篇 耐储藏

机构

  • 39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29 篇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
  • 12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0 篇 国家农业部闽台农...
  • 7 篇 福州国家水稻改良...
  • 5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5 篇 福建省杂交水稻育...
  • 4 篇 福建省特色花卉工...
  • 3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3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福建省种子总站
  • 2 篇 农业部福建甘蔗生...
  • 2 篇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
  • 2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2 篇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
  • 2 篇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
  • 2 篇 福建省作物种质创...
  • 2 篇 福建省作物分子育...
  • 2 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作者

  • 20 篇 徐日荣
  • 20 篇 唐兆秀
  • 16 篇 谢华安
  • 15 篇 张建福
  • 14 篇 廖长见
  • 13 篇 陈山虎
  • 13 篇 卢和顶
  • 13 篇 林建新
  • 10 篇 朱永生
  • 9 篇 蔡秋华
  • 9 篇 叶秀仙
  • 9 篇 黄敏玲
  • 8 篇 吴建设
  • 8 篇 蓝新隆
  • 8 篇 钟淮钦
  • 8 篇 陈湘瑜
  • 7 篇 林兵
  • 6 篇 吴方喜
  • 5 篇 谢鸿光
  • 5 篇 王颖姮

语言

  • 7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70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归类分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1年 第2期9卷 128-135页
作者: 刘鹏 魏毅东 陈由强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350108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州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州350018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各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比较经济实效的稻瘟病控制方法是培育抗性水稻品种,传统遗传育种在提高水稻病害抗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却存在着局限性,如优质品种却感病,抗病品种产量低,育种周期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稻耐储藏种质筛选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收藏 引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11年 第4期26卷 562-566页
作者: 蔡秋华 吴方喜 朱永生 谢鸿光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19 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3 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建福州350003
采用恒温恒湿培养箱在42℃、RH88%的条件下人工老化21d的方法筛选243份水稻种质的耐储藏特性,SSR分子标记分析人工老化后发芽率在40%以上6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后发芽率小于40%的有180份,占74.10%;发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糯玉米新品种闽玉糯3号
收藏 引用
中国种业 2011年 第11期 71-71页
作者: 林建新 陈山虎 卢和顶 廖长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州350013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发实验室 福州350003
闽玉糯3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以自交系0523为母本、自交系056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杂交新品种.于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玉2011004)。
来源: 评论
杂交水稻新组合川优673高产制种技术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 2010年 第1期25卷 33-35页
作者: 谢鸿光 朱永生 吴方喜 杨东 游晴如 黄瑞霞 王志赋 涂诗航 黄庭旭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3
川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引进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川香29A与自选的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制种,平均产量为4.17t/hm2,最高产量可达4.53t/hm2。介绍了川优673亲本的特征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杂交水稻 2010年 第S1期25卷 17-26页
作者: 谢华安 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3
再生稻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使之萌发再生蘖,加以培育,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种、工、节水、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热量不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耐储藏特性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粮油学报 2010年 第10期25卷 124-128页
作者: 吴方喜 朱永生 谢鸿光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
采用人工老化方法对193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储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耐储藏特性差异很大,绝大多数种质不耐储藏,但仍有少数种质的耐储藏特性较好,其中籼稻的耐储藏特性一般好于粳稻,同时籼稻和粳稻中都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6个青贮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通径分析
收藏 引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10年 第4期25卷 432-437页
作者: 廖长见 林建新 王颖姮 纪荣昌 卢和顶 陈山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13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3
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选育的12个青贮玉米自交系与国内4个主要骨干自交系,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8个杂交种进行配合力分析,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MQ12-243是各个性状GCA效应值表现优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甜玉米闽甜208无公害生产技术
收藏 引用
农业与技术 2010年 第6期30卷 68-70页
作者: 林建新 卢和顶 纪荣昌 廖长见 陈山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13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发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3
闽甜208系福建农科院作物研究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的超甜玉米新品种。为满足近年来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本文对闽甜208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
来源: 评论
侵染福建省甘蔗的高梁花叶病毒全长基因的分析
收藏 引用
热带作物学报 2010年 第11期31卷 1969-1974页
作者: 郭莺福 蔡秋华 阮妙鸿 张木清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重点公共实验室 36100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3 福建省农业厅 福建福州350003 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培育的甘蔗品种福农95-1702中,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病叶,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甘蔗花叶病毒全长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进行全长基因克隆。结果表明,病毒分离物FJ10为高梁花叶病毒,全长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水仙花药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0年 第2期8卷 399-404页
作者: 张清国 黄敏玲 叶秀仙 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州350013
研究以中国水仙花药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其植株再生体系,并通过染色体计数鉴定筛选变异个体。结果显示:在4℃下预处理3d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最适配比为:MS+2,4-D1.0mg/L+BA0.5mg/L+CH500mg/L+AC50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