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ee black streaked-dwarf virus,SRBS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暂定种,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病毒之一.SRBSDV由介体白背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传播,...
详细信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ee black streaked-dwarf virus,SRBS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暂定种,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病毒之一.SRBSDV由介体白背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传播,病毒在昆虫体内的扩散直接关系到昆虫能否有效传播病毒.已知SRBSDV编码的P7-1非结构蛋白可独立形成管状结构,但功能未知,推测其与病毒的扩散有关.本研究在白背飞虱培养细胞内通过电镜切片观察到SRBSDV侵染后形成包裹病毒粒体的管状结构,免疫胶体金标记证明管状结构由P7-1蛋白组成.
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RGDV的主要传播介体是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介体叶蝉一旦带毒,可终身带毒并经卵传毒.目前RGDV在其主要介体电光叶蝉体...
详细信息
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RGDV的主要传播介体是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介体叶蝉一旦带毒,可终身带毒并经卵传毒.目前RGDV在其主要介体电光叶蝉体内的侵染和扩散过程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和电镜技术观察了RGDV侵染电光叶蝉介体不同时间后,病毒在其消化道系统的定位和侵染循回过程.研究发现电光叶蝉饲毒后3天,病毒在电光叶蝉的滤室处复制组装成子代病毒粒体,表明电光叶蝉的滤室上皮细胞是RGDV的初侵染点.饲毒后5天,子代病毒穿过基底膜扩散到滤室外层的肌肉组织,进而侵染中肠和后肠,同时病毒释放到血淋巴细胞.饲毒后15天,RGDV侵染电光叶蝉的唾液腺.由此明确RGDV在电光叶蝉介体的侵染和扩散过程为:病毒首先侵入滤室上皮细胞,经复制后穿过基底膜扩散到滤室外层的肌肉组织,沿着环肌和纵肌侵染整个中肠和后肠并释放到血淋巴细胞,最后侵染唾液腺.本研究首次直观地阐述了RGDV在电光叶蝉消化系统的侵染和扩散过程,为解析病毒和介体侵染屏障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