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 篇 期刊文献
  • 2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 篇 农学
    • 11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作物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兽医学
  • 15 篇 理学
    • 14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7 篇 工学
    • 4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生物工程
  • 6 篇 医学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主题

  • 18 篇 黄曲霉
  • 12 篇 黄曲霉毒素
  • 4 篇 表观遗传
  • 4 篇 蜜蜂球囊菌
  • 4 篇 生长发育
  • 3 篇 黄曲霉菌
  • 3 篇 致病性
  • 3 篇 侵染性
  • 2 篇 蜜蜂
  • 2 篇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
  • 2 篇 全长转录本
  • 2 篇 生物合成
  • 2 篇 烟梗
  • 2 篇 次级代谢
  • 2 篇 降解
  • 2 篇 基因组
  • 2 篇 漆酶
  • 2 篇 胁迫
  • 2 篇 木质纤维素酶
  • 2 篇 pak激酶

机构

  • 21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17 篇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
  • 5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 4 篇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
  • 4 篇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
  • 2 篇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
  • 2 篇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
  •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1 篇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
  • 1 篇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
  • 1 篇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
  • 1 篇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
  • 1 篇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
  • 1 篇 福建省病原真菌和...
  • 1 篇 厦门医学院

作者

  • 38 篇 汪世华
  • 9 篇 张峰
  • 8 篇 杨坤龙
  • 7 篇 任思琳
  • 7 篇 王秀娜
  • 5 篇 尹文兵
  • 5 篇 李伟
  • 5 篇 庄振宏
  • 4 篇 陈大福
  • 4 篇 范小雪
  • 4 篇 秦岭
  • 4 篇 杜宇
  • 4 篇 耿龙泼
  • 4 篇 袁军
  • 4 篇 郑燕珍
  • 4 篇 王杰
  • 4 篇 兰华辉
  • 4 篇 熊翠玲
  • 4 篇 郭睿
  • 4 篇 蒋海宾

语言

  • 4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硅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收藏 引用
热带作物学报 2021年 第12期42卷 3588-3597页
作者: 王文举 孙婷婷 岑光莉 娄文月 陈燕玲 阙友雄 尤垂淮 苏亚春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
由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黑穗病是甘蔗(Saccharum spp.)生产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硅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有益矿质元素,能够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目前,关于外源硅对甘蔗黑穗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尚未见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曲霉菌次级代谢的组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20年 第3期39卷 509-520页
作者: 李丁 秦岭 汪世华 袁军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黄曲霉菌Aspergillusflavus是一种好氧型腐生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对诸如玉米、花生等在内的农作物侵染已经严重危及食品安全以及人和动物的健康。近年来,不同组学研究发展迅速,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2通过SntB触发的抗氧化途径调节黄曲霉中AFB1的生物合成(英文)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2通过SntB触发的抗氧化途径调节黄曲霉中AFB1...
收藏 引用
中国菌物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作者: 吴丹丹 杨驰 潘晓华 汪世华 庄振宏 福建省病原真菌和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
Aspergillus flavus infects various crops with aflatoxins,and leads to aspergillosis *** is important to discover the elusive regulatory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virulence of ***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Set2 histone m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蜜蜂球囊菌菌丝和孢子中全长转录本的差异表达分析
收藏 引用
昆虫学报 2021年 第3期64卷 363-373页
作者: 杜宇 蒋海宾 王杰 范小雪 王秀娜 冯睿蓉 张文德 隆琦 熊翠玲 郑燕珍 陈大福 郭睿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 蜂产品加工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简称“球囊菌”)菌丝(Aam)和孢子(Aas)中的全长转录本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有性生殖的相关性。【方法】将前期获得的Aam和Aas的Nanopore长读段测序数据中的有效读段与球囊菌参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效腐解玉米秸秆耐低温真菌菌株的筛选及评价
收藏 引用
菌物研究 2025年 第3期 211-222页
作者: 杨会敏 李伟 汪世华 尹文兵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解决我国东北高寒地区低温环境下玉米秸秆不易降解的难题,利用平板快速筛选方法结合低温发酵培养对耐低温生长的45个真菌菌株进行筛选,获得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同时产生漆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过氧化物酶等多种木质素纤维素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omeobox转录因子对黄曲霉生长和毒素合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20年 第3期39卷 566-580页
作者: 宋凤琴 高晓庆 梁林林 王雨萱 杨坤龙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同源异形盒转录因子(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HTF)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保守的转录因子,参与真核生物的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增殖以及癌症发生等多个方面的调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动物和植物的共同致病真菌--黄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20年 第3期39卷 492-508页
作者: 王秀娜 查文洁 董明科 汪世华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较强毒性和致癌力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小麦、水稻、玉米和花生等多种粮食、油料、饲料和食品中检出率均比较高。因此,黄曲霉毒素不仅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而且也给食品和饲料等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蜜蜂球囊菌纳米孔测序数据的基因非翻译区延长、SSR位点发掘及未注释基因和转录本鉴定
收藏 引用
昆虫学报 2020年 第11期63卷 1345-1357页
作者: 杜宇 付中民 祝智威 王杰 冯睿蓉 王秀娜 蒋海宾 范元婵 范小雪 熊翠玲 郑燕珍 徐国钧 陈大福 郭睿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
【目的】利用已获得的纳米孔长读段测序数据完善现有的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并对未注释的新基因和新转录本进行鉴定和功能注释。【方法】基于已获得的纳米孔长读段测序数据,采用gffcompare软件将蜜蜂球囊菌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3种食用菌抗氧化抗发炎的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食品工业 2023年 第8期44卷 102-106页
作者: 邓艺恒 黄永铭 冯亚栋 张书迪 王贵弘 庞海月 厦门医学院 天然化妆品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厦门361023 厦门医学院 公共卫生与医学技术系厦门361023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
福建省古田县种植的3种食用菌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液态培养的菌丝体与子实体进行抗氧化、抗发炎能力的研究。通过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金属螯合能力、细胞内活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真菌次级代谢的新时代
收藏 引用
菌物学报 2020年 第3期39卷 471-476页
作者: 汪世华 刘阳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收贮运管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真菌作为世界上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生物类群与人类有着长久而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化学水平。人们意识到真菌是有害和有益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起因于两个事件:一是20世纪60年代黄曲霉毒素导致的火鸡中毒事件,二是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神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