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0 篇 期刊文献
  • 10 篇 会议
  • 5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20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2 篇 农学
    • 35 篇 作物学
    • 34 篇 畜牧学
    • 22 篇 园艺学
    • 16 篇 水产
    • 1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植物保护
    • 5 篇 兽医学
    • 3 篇 草学
    • 2 篇 林学
  • 50 篇 工学
    • 19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4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 45 篇 理学
    • 18 篇 生态学
    • 17 篇 化学
    • 12 篇 生物学
  • 16 篇 医学
    • 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16 篇 氨基酸
  • 13 篇 营养成分
  • 11 篇 甘薯
  • 9 篇 营养评价
  • 8 篇 饲料
  • 8 篇 土壤
  • 7 篇 重金属
  • 7 篇 鱼粉
  • 6 篇 羽毛
  • 6 篇 羽毛肽粉
  • 6 篇 武夷山
  • 6 篇 脂肪酸
  • 5 篇 乌龙茶
  • 5 篇 大黄鱼
  • 5 篇
  • 5 篇 蔬菜
  • 5 篇 酶解
  • 5 篇 蛋白酶
  • 5 篇 菜用甘薯
  • 5 篇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机构

  • 102 篇 福建省精密仪器农...
  • 96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9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8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2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2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1 篇 福建正源饲料有限...
  • 9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9 篇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
  • 8 篇 福建省重点公共实...
  • 7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6 篇 福建省农科院中心...
  • 5 篇 精密仪器农业测试...
  • 5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5 篇 武夷山生物研究所
  • 4 篇 上海市在线检测与...
  • 4 篇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
  • 4 篇 福州大学
  • 4 篇 福建顺昌虹润精密...
  • 3 篇 福建天马饲料有限...

作者

  • 61 篇 姚清华
  • 52 篇 林虬
  • 46 篇 宋永康
  • 41 篇 颜孙安
  • 40 篇 苏德森
  • 38 篇 林香信
  • 38 篇 lin qiu
  • 34 篇 黄薇
  • 31 篇 吕新
  • 29 篇 余华
  • 28 篇 陈丽华
  • 27 篇 yao qing-hua
  • 26 篇 李玥仁
  • 26 篇 涂杰峰
  • 24 篇 刘文静
  • 24 篇 罗钦
  • 23 篇 潘葳
  • 22 篇 罗土炎
  • 22 篇 yu hua
  • 20 篇 陈涵贞

语言

  • 20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杂色鲍及其杂交后代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13年 第6期13卷 249-256页
作者: 颜孙安 林香信 姚清华 林虬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福州350003 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
目的:分析日本、台湾杂色鲍及其杂交后代("东优1号")足肌和壳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方法:采用水解法和磺基水杨酸提取法进行氨基酸分析,以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进行评价。结果:3种鲍足肌含有18种蛋白质氨基酸和3种非蛋白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种菲律宾鳗鲡肌肉脂肪酸及氨基酸组成特征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16年 第4期16卷 244-250页
作者: 姚清华 苏德森 颜孙安 林香信 林虬 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福州350003
引进的菲律宾鳗鲡苗种中常有两种鳗鲡(太平洋双色鳗和花鳗鲡),对花鳗鲡的品质及养殖造成困扰。利用同一饲料饲养两种鳗鲡至成鳗后,分析二者肌肉脂肪酸及氨基酸组成,并应用统计学和FAO/WHO氨基酸评估模式进行全面营养比较。结果表明: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晋谷蛋白中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 第18期25卷 113-117页
作者: 颜孙安 钱爱萍 宋永康 林虬 林香信 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
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分别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晋谷9个优良品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晋谷蛋白质含量为10.37%~11.84%。晋谷13号和晋谷30号蛋白中氨基酸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禽肉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0年 第13期26卷 94-97页
作者: 钱爱萍 颜孙安 林香信 陈卫伟 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
分析了7种家禽肉中氨基酸组成,并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7种家禽肉蛋白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羊肉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兔肉中的赖氨酸含量最高。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产饲料用寡肽豆粕制备工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粮油学报 2013年 第8期28卷 41-45,50页
作者: 宋永康 黄薇 姚清华 林香信 林虬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
为了提高酶解豆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加工质量,以寡肽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同步酶解工艺条件。综合考虑成本和工艺要求等因素,确定双酶法制备寡肽豆粕的最优酶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酶分步水解法制备棉籽多肽的蛋白酶筛选
收藏 引用
中国粮油学报 2012年 第2期27卷 76-80,86页
作者: 林虬 黄薇 宋永康 姚清华 苏德森 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福州350003
本研究利用6种蛋白酶对棉籽蛋白进行单酶和双酶组合水解,测定水解过程中棉籽蛋白的水解度,同时对酶解产物的多肽得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为了高效制备棉籽多肽,可先用Alacalase水解蛋白酶对棉籽蛋白进行水解,再利用Flavourzyme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模拟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年 第1期23卷 87-94页
作者: 陈丽华 吕新 林碧娇 李巍 李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
为探讨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在温条件下进行田间秸秆还田模拟试验,设不添加秸秆(S)、添加转基因水稻‘转品1’秸秆(S-Z1)、添加转基因水稻‘转品8’秸秆(S-Z8)、添加非转基因水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闽产李果实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分析
收藏 引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2年 第6期20卷 571-577页
作者: 颜孙安 钱爱萍 姚清华 林香信 林虬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
为了弄清闽产李(Prunus salicina)果实的氨基酸含量、组成及营养价值,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李果实的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李果实含有18种蛋白质氨基酸和3种非蛋白质氨基酸。‘田黄’李的牛磺酸含量与蛋白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福州左海湖细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15年 第9期55卷 1177-1189页
作者: 刘兰英 吕新 李巍 陈丽华 李玥仁 林碧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3 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公共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3
【目的】揭示福州左海湖水体细菌群落时空动态变化与其相应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DAPI荧光染色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研究了福州左海湖在2011-2013为期两年的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加热对油茶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形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油脂 2010年 第12期35卷 62-66页
作者: 苏德森 林虬 陈涵贞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
通过研究不同加热条件下(200、260、300℃)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来分析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导致油茶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反式脂肪酸含量和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