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2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5 篇 工学
    • 7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9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9 篇 软件工程
    • 4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1 篇 机械工程
    • 1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4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公安技术
  • 16 篇 管理学
    • 1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医学
    • 6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5 篇 理学
    • 3 篇 数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4 篇 艺术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队指挥学

主题

  • 8 篇 人机交互
  • 6 篇 手势识别
  • 5 篇 深度学习
  • 5 篇 资源分配
  • 4 篇 频谱效率
  • 4 篇 通信与计算融合
  • 4 篇 室内定位
  • 4 篇 超级基站
  • 4 篇 卷积神经网络
  • 3 篇 人体运动
  • 3 篇 迁移学习
  • 3 篇 隐私保护
  • 3 篇 压缩感知
  • 3 篇 卫星移动通信
  • 3 篇 增量学习
  • 3 篇 资源管理
  • 3 篇 极速学习机
  • 3 篇 虚拟现实
  • 3 篇 社交网络
  • 3 篇 异构网络

机构

  • 11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95 篇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
  • 61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40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24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22 篇 重庆邮电大学
  • 10 篇 北京市移动计算与...
  • 9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9 篇 湘潭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7 篇 北京邮电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6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4 篇 中国三星研究院
  • 4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4 篇 郑州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4 篇 北京中科晶上科技...
  • 3 篇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
  • 3 篇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

作者

  • 38 篇 周一青
  • 34 篇 zhou yiqing
  • 33 篇 石晶林
  • 29 篇 陈益强
  • 24 篇 shi jinglin
  • 19 篇 田霖
  • 18 篇 王兆其
  • 18 篇 tian lin
  • 15 篇 刘军发
  • 12 篇 于汉超
  • 10 篇 chen yiqiang
  • 10 篇 夏时洪
  • 10 篇 wang zhaoqi
  • 10 篇 毛天露
  • 9 篇 苏泳涛
  • 9 篇 朱珍民
  • 9 篇 chen yi-qiang
  • 9 篇 刘玲
  • 8 篇 liu ling
  • 8 篇 蒋鑫龙

语言

  • 17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排序:
基于压缩感知的MIMO-OFDM系统稀疏信道估计方法
收藏 引用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 第1期42卷 58-62页
作者: 王妮娜 桂冠 苏泳涛 石晶林 张平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海淀区100190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海淀区100190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海淀区100876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成都611731
在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中,信号经过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信道后,在接收端需要进行均衡和相干信号的检测,故准确的信道估计量必不可少。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均基于信道抽头是密集型的假设,利用线性重构算法,如最小二乘(L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收藏 引用
电信科学 2016年 第11期32卷 119-126页
作者: 安琪 刘艳萍 孙茜 田霖 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30040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0
传统网络架构面临着结构封闭僵化、数据传输转发性能高度受限以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其不能满足未来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网络切片的概念,并将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与软件定义网络(SDN)等前沿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超级基站的动态迁移环境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 第2期45卷 109-112页
作者: 王惠琴 严博文 田霖 孙茜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甘肃兰州73005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0
为了解决超级基站中协议处理实体动态迁移过程存在丢包且耗时长的问题,依据KVM动态迁移源码,结合通信业务特征,建立了一种迁移成本模型.根据该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对超级基站的动态迁移系统框架进行优化,并针对优化后的迁移系统框架,设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差分隐私的联邦大模型微调技术
收藏 引用
信息安全研究 2024年 第7期10卷 616-623页
作者: 曾辉 熊诗雨 狄永正 史红周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190
随着私有数据可用性的降低,基于联邦学习的大模型参数微调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尽管联邦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隐私保护能力,但其中的梯度泄露攻击和针对大模型的嵌入反转攻击等隐私安全问题仍然威胁着参与者的敏感信息.在当前对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联邦学习激励机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 2024年 第2期44卷 344-352页
作者: 余孙婕 曾辉 熊诗雨 史红周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190
针对当前联邦学习缺乏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难以衡量不同数据量、不同数据质量、不同数据分布的参与节点的联邦学习贡献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联邦学习激励机制。首先,提出融合训练模型的生成式对抗网络实现高精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Netty的IoT终端通信服务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9年 第4期36卷 135-139页
作者: 顾振德 刘子辰 龙隆 牟林宏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400065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190
IoT终端高并发连接通信服务系统,造成服务器数据交互NIO线程数飙升,导致服务器宕机。对此分析异步非堵塞Netty框架,提出一种通信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案包含优化Netty设计,提出自定义通信协议,并结合自定义线程池进行数据接收、sessi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双通道异构传感器融合的手势识别方法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2年 第11期29卷 1-3,23页
作者: 于汉超 刘明杰 刘军发 陈益强 何文静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190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为了捕捉用于动态手势识别的完整手势运动序列,需要同步获取手掌空间位置变化和手掌姿态变化两部分信息,而现有的单一传感器都由于自身的限制而难以实现。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异构传感器深度摄像头和陀螺仪融合的动态手势协同识别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分级访问控制与共享系统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 2023年 第5期43卷 1518-1526页
作者: 曹萌 余孙婕 曾辉 史红周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049
针对当前医疗数据共享时访问控制粒度过粗、共享灵活性低、集中式医疗数据共享平台存在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分级访问控制与共享系统。首先,对医疗数据按照敏感度分级,并提出了密文策略属性基分级加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NFV与SDN的未来接入网虚拟化关键技术
收藏 引用
信息通信技术 2016年 第1期10卷 57-62页
作者: 孙茜 田霖 周一青 石晶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0
面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服务需求与成本矛盾带来的压力,集中式接入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虚拟化技术是实现集中式接入网应用、提升集中式接入网性能的关键。文章阐述计算机领域与移动通信领域的虚拟化技术,给出未来移动通信领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几何规则的多维空间对象融合模型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 2014年 第12期40卷 242-246页
作者: 肖强 陈益强 黄美玉 纪雯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湘潭411105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0
在远程多维空间对象融合过程中,对象之间不一致的空间几何关系会导致观察者空间感错乱,从而造成空间对象融合的沉浸感缺失。为此,基于深度传感器获取的深度信息,克服现有融合方法操作复杂性高、可移植性差及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