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328 篇 期刊文献
  • 1,02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35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17 篇 医学
    • 1,789 篇 临床医学
    • 78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2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15 篇 中西医结合
    • 14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9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8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48 篇 特种医学
    • 37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0 篇 中医学
    • 8 篇 口腔医学
  • 320 篇 工学
    • 147 篇 生物工程
    • 139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0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机械工程
    • 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 篇 软件工程
    • 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6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71 篇 理学
    • 255 篇 生物学
    • 8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101 篇 农学
    • 93 篇 作物学
  • 31 篇 管理学
    • 25 篇 公共管理
  • 30 篇 教育学
    • 21 篇 教育学
    • 8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7 篇 文学
  • 7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3 篇 法学
  • 2 篇 军事学
  • 1 篇 经济学

主题

  • 331 篇 烧伤
  • 111 篇 大鼠
  • 100 篇 失血性休克
  • 94 篇 创伤
  • 72 篇 脓毒症
  • 51 篇 缺氧
  • 50 篇 细胞增殖
  • 47 篇 创面愈合
  • 44 篇 脊髓损伤
  • 43 篇 成纤维细胞
  • 43 篇 感染
  • 43 篇 休克
  • 42 篇 严重烧伤
  • 41 篇 创伤和损伤
  • 40 篇 心肌细胞
  • 40 篇 巨噬细胞
  • 36 篇 伤口愈合
  • 34 篇 小鼠
  • 33 篇 血管反应性
  • 33 篇 线粒体

机构

  • 1,120 篇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
  • 986 篇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
  • 510 篇 第三军医大学
  • 195 篇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 173 篇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 138 篇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
  • 100 篇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
  • 64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48 篇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
  • 48 篇 陆军军医大学
  • 44 篇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 43 篇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 40 篇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
  • 31 篇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
  • 30 篇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
  • 27 篇 重庆大学
  • 25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22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20 篇 重庆市疾病蛋白质...
  • 17 篇 重庆疾病蛋白质组...

作者

  • 340 篇 吴军
  • 316 篇 罗高兴
  • 304 篇 黄跃生
  • 273 篇 粟永萍
  • 218 篇 王正国
  • 217 篇 刘良明
  • 206 篇 贺伟峰
  • 199 篇 彭毅志
  • 198 篇 蒋建新
  • 184 篇 张连阳
  • 171 篇 梁华平
  • 146 篇 张小容
  • 142 篇 周继红
  • 140 篇 李涛
  • 136 篇 程天民
  • 121 篇 谭江琳
  • 120 篇 胡晓红
  • 115 篇 彭代智
  • 114 篇 彭曦
  • 109 篇 冉新泽

语言

  • 3,351 篇 中文
  • 6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3357 条 记 录,以下是561-570 订阅
排序:
生物电场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创伤杂志 2015年 第3期31卷 249-253页
作者: 王淞 王海燕 杜娟 胡雪飞 杨策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四研究室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
目的 探讨内源性生物电场对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EpSC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取第1代EpSCs接种于趋电小,24 h后进行以下处理:(1)分别给予0 mV/mm(Ⅰ组)、100 mV/mm(Ⅱ组)、200 mV/mm(Ⅲ组)直流电刺激,刺激频率为24 h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创伤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与应对方法
收藏 引用
医学信息 2016年 第18期29卷 17-17页
作者: 唐孝玲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
目的分析创伤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护生加强岗前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规范教学内容,加强师生沟通,正确处理教学的双评关系,提高护生法律意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体会
收藏 引用
医学信息 2016年 第18期29卷 229-229页
作者: 贺小丽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成形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是膝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治疗膝关节严重骨性退变、类风湿性、创伤、炎症等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畸形及关节功能丧失,解除患者病痛,矫正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护士疲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收藏 引用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 第27期29卷 264-264页
作者: 王艳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对临床护士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临床护士是一个特殊群体,而疲劳在护士中普遍存在,且躯体疲劳大于脑力疲劳;临床护士中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护龄、是否经常到夜班等对其疲劳程度影响有不同;一些主要科如急诊科、手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与凝血病诊断和卫生应急处理专家共识(2016)
收藏 引用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年 第4期2卷 -页
作者: 岳茂兴 梁华平 都定元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第三零六医院特种医学中心 北京100101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 400014
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和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是世界性的治疗难题[1],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的患者人数达580万左右,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超过800万[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浅谈创伤截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收藏 引用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 第27期29卷 206-206页
作者: 罗艳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意外事故的发生,导致截肢的手术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车祸的发生导致的截肢手术十分普遍。因截肢多为突发事件,不仅造成肢体的疼痛不适,更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精神、心理的创伤远远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创伤感染早期诊治关系的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 第2期3卷 40-43页
作者: 杨策 杜娟 王海燕 杨学涛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2
创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领航者",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双向信息传递机制。神经内分泌学与免疫学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并能向创伤医学领域拓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锌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命的化学 2015年 第5期35卷 675-680页
作者: 陈旺 黄显凯 伍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研究室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突触前囊泡以及突触间隙中的游离锌离子在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锌稳态是大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锌稳态失衡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从而导致认知障碍。本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精准医学思维对创伤诊治模式的影响与前景
收藏 引用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 第2期3卷 20-23页
作者: 杨策 王海燕 杜娟 杨学涛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2
随着现代急救技术和有效药物的运用,创伤患者即刻和早期死亡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创伤患者情转归和并发症的防治迄今仍是国际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究其原因,创伤救治模式的经验性和普适性对于常规创伤情的诊治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提高临床医师对《创面局部用药防治感染规范》的依从性
收藏 引用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 第4期28卷 74-76页
作者: 张连阳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由于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及创伤救治技术的进展,创伤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但严重、复杂和广泛软组织损患者仍具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口感染发生率。除与情及污染有关外,创伤口感染的发生还与清创延迟、手术操作无菌标准低、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