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14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4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8 篇 医学
    • 11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99 篇 临床医学
    • 52 篇 中西医结合
    • 3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 篇 特种医学
    • 3 篇 中医学
  • 52 篇 工学
    • 3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6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43 篇 理学
    • 39 篇 生物学
    • 4 篇 生态学
  • 23 篇 农学
    • 23 篇 作物学
  • 7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22 篇 贫铀
  • 17 篇 烧伤
  • 11 篇 放射损伤
  • 8 篇 鳖甲煎改良方
  • 8 篇 血小板
  • 7 篇 smad3
  • 7 篇 复合伤
  • 7 篇 防原医学
  • 7 篇 颈交感神经阻滞
  • 7 篇 程天民
  • 7 篇 smad7
  • 6 篇 真皮多能干细胞
  • 6 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6 篇 细胞因子
  • 6 篇 巨核细胞
  • 6 篇 创面愈合
  • 6 篇 肝纤维化
  • 6 篇 辐射损伤
  • 6 篇 放烧复合伤
  • 5 篇 微波辐射

机构

  • 234 篇 第三军医大学
  • 27 篇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
  • 13 篇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
  • 10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8 篇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
  • 5 篇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
  • 5 篇 陆军军医大学
  • 5 篇 军事预防医学院
  • 4 篇 成都医学院
  • 2 篇 海军医学研究所
  • 2 篇 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
  • 2 篇 长治医学院
  • 2 篇 解放军441医院
  • 2 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
  • 2 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
  • 2 篇 中国研究型医院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 2 篇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 2 篇 四川省肿瘤医院

作者

  • 171 篇 粟永萍
  • 70 篇 程天民
  • 69 篇 王军平
  • 65 篇 艾国平
  • 61 篇 冉新泽
  • 43 篇 李蓉
  • 42 篇 徐辉
  • 29 篇 邹仲敏
  • 19 篇 史春梦
  • 18 篇 王锋超
  • 17 篇 刘登群
  • 17 篇 王涛
  • 16 篇 闫国和
  • 16 篇 孙慧勤
  • 15 篇 董世武
  • 14 篇 王崧
  • 14 篇 王艾平
  • 14 篇 许杨
  • 13 篇 陈芳
  • 13 篇 申明强

语言

  • 24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放创复合伤早期创口愈合与W11-a12的促愈研究
放创复合伤早期创口愈合与W11-a12的促愈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
作者: 陈晓红 程天民 冉新泽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重庆 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对大鼠模型采用6Gy x射线照射复合背部皮肤创伤模型,实验分单纯创伤,6Gy放创复合伤、单创用药及6RW用药等4组,通过观察后早期口的愈合过程变化和W11-a12的促愈作用,拟从修复的启动阶段探讨放创复合伤创面难愈与促愈的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度放化疗损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建立及dTMP-GH融合蛋白对其的救治作用研究
重度放化疗损伤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建立及dTMP-GH融合蛋白对...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
作者: 许杨 王军平 粟永萍 陈芳 申明强 陈默 王崧 王艾平 开丽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 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研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TP0模拟肽(TMP)与具有显著促进多系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进行融合,制备出一种重组融合蛋白——dTMP-GH.本实验旨在观察dTMP-GH对放化疗小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dTMP-GH融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放射复合伤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放射复合伤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
作者: 史春梦 粟永萍 冉新泽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全军复合伤研究所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38
本课题组围绕放创复合伤的干细胞治疗策略开展了系列研究,率先分离鉴定了真皮干细胞,提出皮肤真皮是干细胞来源的新途径;首次揭示其促进创面修复和造血损恢复的作用与机制,并鉴定出多个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相关基因,并建立了干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型抗辐射促血小板生成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合理表达与纯化的实验研究
新型抗辐射促血小板生成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合理表达与...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
作者: 王崧 程天民 粟永萍 王军平 申明强 许杨 陈芳 陈默 陈石磊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 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第三军医
来源: 评论
辐射损合并烧伤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创面处理研究
辐射损伤合并烧伤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创面处理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
作者: 冉新泽 粟永萍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本项目侧重研究放烧复合伤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大鼠采用6Gyγ射线照射、15%烧伤或者两复合后观察不同组的免疫动态变化及其与创面处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放烧复合伤早期免疫细胞成份及其免疫活性全面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颈交感神经阻滞在微波辐射合并皮肤创伤中的作用
颈交感神经阻滞在微波辐射合并皮肤创伤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
作者: 郝娜 程红缨 杨涛 周青 高鹏 张广斌 孙慧勤 粟永萍 王军平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防原医学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
目的:微波辐射广泛存在,因而可能发生微波合并其他致因素的新型复合伤,我们的研究发现微波辐射及其合并皮肤创伤后动物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特别是两种因素复合后对创面愈合起抑制作用,呈现加重效应。颈交感神经阻滞(cervical sympathet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波辐射合并皮肤创伤复合效应研究
微波辐射合并皮肤创伤的复合效应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
作者: 郝娜 杨涛 邹仲敏 程红缨 周青 张广斌 孙慧勤 粟永萍 王军平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防原医学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防化医学教研室 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
目的:现代信息化时代大量电磁信息设备的使用,形成电磁辐射为主要作用因素的复杂环境,微波的生物效应愈加受到重视,而多类损均会及皮肤,形成创面,因而易发生电磁辐射合并皮肤软组织创伤的新型复合伤,而其复合效应、机制及其防护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波辐射合并皮肤创伤复合效应及颈交感神经阻滞的作用
微波辐射合并皮肤创伤的复合效应及颈交感神经阻滞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
作者: 孙慧勤 程天民 郝娜 杨涛 程红缨 邹仲敏 周青 张广斌 粟永萍 王军平 第三军医大学 军事预防医学院 全军复合伤研究所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防原医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 防化医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 劳动卫生教研室 重庆400038
来源: 评论
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进辐射损小鼠血小板水平的恢复
收藏 引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年 第22期33卷 2340-2344页
作者: 陈石磊 陈芳 许杨 王崧 王艾平 粟永萍 王军平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
目的观察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hIGF-Ⅰ)对辐射损小鼠血小板水平的促恢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BALB/c小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其中2组小鼠接受全身一次性5 Gyγ射线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型异黄酮T1对辐射引起的造血损的防护作用
收藏 引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年 第9期33卷 878-882页
作者: 郝玉徽 罗圣霖 刘晶 任洞 邹德兴 李蓉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8
目的探讨新型异黄酮化合物(T1)对雄性SD大鼠由辐射引起的造血系统损的防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组、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每组15只。4.5 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大鼠(正常对照组除外),T1预防组和T1治疗组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