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09 篇 期刊文献
  • 2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03 篇 医学
    • 31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63 篇 临床医学
    • 9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7 篇 中西医结合
    • 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特种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249 篇 理学
    • 248 篇 生物学
  • 88 篇 工学
    • 49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2 篇 生物工程
    • 1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2 篇 农学
    • 45 篇 作物学
    • 4 篇 兽医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畜牧学
  • 11 篇 教育学
    • 11 篇 教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35 篇 大鼠
  • 23 篇 约氏疟原虫
  • 22 篇 小鼠
  • 19 篇 表达
  • 18 篇 毛囊
  • 17 篇 海马
  • 16 篇 大劣按蚊
  • 16 篇 分化
  • 15 篇 克隆
  • 13 篇 登革病毒
  • 13 篇 原核表达
  • 13 篇 噬菌体
  • 12 篇 基因表达
  • 11 篇 细胞增殖
  • 11 篇 斯氏按蚊
  • 10 篇 基因克隆
  • 10 篇 膜片钳
  • 10 篇 星形胶质细胞
  • 9 篇 纯化
  • 9 篇 乳腺癌

机构

  • 606 篇 第三军医大学
  • 53 篇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
  • 32 篇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
  • 20 篇 重庆大学
  • 17 篇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
  • 12 篇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 11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9 篇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
  • 9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9 篇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 8 篇 成都医学院
  • 8 篇 遵义医学院
  • 8 篇 重庆师范大学
  • 6 篇 陆军军医大学
  • 6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
  • 4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4 篇 四川大学
  • 3 篇 西南大学
  • 3 篇 成都军区总医院

作者

  • 67 篇 杨恬
  • 56 篇 胡福泉
  • 52 篇 何凤田
  • 48 篇 黄复生
  • 45 篇 蔡文琴
  • 44 篇 饶贤才
  • 38 篇 阮怀珍
  • 37 篇 徐文岳
  • 32 篇 段建华
  • 29 篇 连小华
  • 29 篇 张锡林
  • 28 篇 朱军民
  • 27 篇 范晓棠
  • 27 篇 陈彬
  • 26 篇 周度金
  • 26 篇 王英
  • 26 篇 陈敏
  • 24 篇 安静
  • 23 篇 胡晓梅
  • 23 篇 彭家和

语言

  • 63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631 条 记 录,以下是211-220 订阅
排序:
长程高脂饲料对雌雄大鼠胰岛功能损害差异的探讨
收藏 引用
第三军医大学 2008年 第9期30卷 779-782页
作者: 王喆 甘立霞 卢忠燕 何凤田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目的动态观察长程高脂饲料对雌雄大鼠糖耐量和胰岛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正常SD大鼠100只,抽签式随机分组,其中雄性和雌性大鼠普通饲料组各20只,雄性和雌性大鼠高脂饲料组各30只。每个月动态监测大鼠体质量及空腹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icroRNA调控造血干细胞发育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与分子生物学 2008年 第7期24卷 593-596页
作者: 孙建国 廖荣霞 周度金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 重庆400037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造血干细胞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成体干细胞,是极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然而其维持自我更新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分子机制尚不明.MicroRNA(miRNA)是一类崭新的调控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监控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进程中起着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组Rab8截短体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
收藏 引用
免疫杂志 2008年 第2期24卷 234-237页
作者: 徐小峰 田衍平 陈宗涛 陈炜 江雯 刘丽梅 安静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市微生物工程实验室 重庆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北京100069
目的获得Rab8纯化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Rab8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首先从HepG2细胞中克隆Rab8基因,然后从Rab8质粒中亚克隆Rab8C端编码122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构建Rab8与6His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Dynamitin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收藏 引用
免疫杂志 2008年 第2期24卷 167-169页
作者: 陈炜 高娜 王嘉丽 田衍平 陈宗涛 徐小峰 张俊磊 刘丽梅 江雯 安静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重庆市微生物工程实验室 重庆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北京100069
目的构建pRe-dyn真核表达质粒,为研究dynein-dynactin复合体在登革病毒逆行性运输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RT-PCR扩增dynamitin基因片段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Receiver-M01a;通过PCR、酶切、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重组质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塞米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ATP激活电流的快速抑制作用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医杂志 2008年 第5期33卷 590-592页
作者: 刘晓红 曾俊伟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市神经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38 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快速调节作用及其相关信号机制。方法采用酶加机械法分离、培养大鼠DRG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ATP激活电流及地塞米松对ATP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细胞外给予ATP(100μm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经系统P2Y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神经解剖杂志 2008年 第1期24卷 101-104页
作者: 曾俊伟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市神经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38
ATP是维持机体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须的能量载体,但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1978年,Bumstock等将ATP受体分为P1和P2两类受体:P1受体又称腺苷受体;P2受体分为P2X(离子通道受体)和P2Y(G蛋白偶联受体)。由于分子克隆技术的迅速发展,迄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TP/P2X受体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其与其它递质/受体的相互关系
收藏 引用
神经解剖杂志 2008年 第4期24卷 436-438页
作者: 刘晓红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重庆市神经科学研究所 重庆400038
长期以来,人们只认识到ATP作为体内的一种储能、供能物质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直到1959年Hohon研究发现刺激外周神经末梢时有ATP释放,才第一次提示了ATP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此后一系列的研究证明ATP及其代谢产物ADP、AMP和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olι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及肿瘤组织中mRNA的表达
收藏 引用
第三军医大学 2008年 第14期30卷 1305-1307页
作者: 赵谦 曾益军 杨劲 金锡御 陈志文 宋波 位全芳 季惠翔 李劲 周虎传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 重庆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ι(Polymerase iota,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细胞株及肿瘤组织的表达,探讨Polι在尿路上皮癌组织表达的意义。方法培养尿路上皮癌细胞株BIU87、T24,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及电生理特性的改变
收藏 引用
第三军医大学 2008年 第4期30卷 288-291页
作者: 刘晓红 曾俊伟 张金海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市神经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38 遵义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贵州遵义563003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的表达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相应节段(L4、L5、L6)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CCI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通过生物信息技术预测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内溶素的作用机制
收藏 引用
第三军医大学 2008年 第9期30卷 787-790页
作者: 孙卫忠 胡晓梅 饶贤才 谭银玲 陈志谨 丛延广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市微生物工程实验室重庆400038
目的对20种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中可能的内溶素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放阅读框预测、同源检索、多重序列比对、蛋白质模型自动匹配等方法预测可能的内溶素及其内溶素相关基因。结果通过铜绿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