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3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8 篇 医学
    • 3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8 篇 中西医结合
    • 17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3 篇 临床医学
    • 1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医学
  • 21 篇 工学
    • 9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7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1 篇 教育学
    • 11 篇 教育学
  • 11 篇 理学
    • 7 篇 化学
    • 5 篇 生物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主题

  • 11 篇 微流控芯片
  • 7 篇 仪器分析
  • 6 篇 教学方法
  • 6 篇 教学改革
  • 5 篇 hplc
  • 5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4 篇 盐酸二甲双胍
  • 4 篇 血药浓度
  • 4 篇 实验教学
  • 3 篇 血浆
  • 3 篇 创新人才
  • 3 篇 分析
  • 3 篇 聚二甲基硅氧烷
  • 3 篇 人源化nod小鼠
  • 3 篇 阿莫西林
  • 3 篇 重点学科
  • 3 篇 佛波酯
  • 3 篇 生物功能化
  • 3 篇 耳肿胀模型
  • 3 篇 医学检验

机构

  • 91 篇 第三军医大学
  • 13 篇 重庆大学
  • 7 篇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
  • 6 篇 陆军军医大学
  • 5 篇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
  • 2 篇 重庆市食品药品检...
  • 2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
  • 2 篇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 2 篇 北京军区总医院
  • 1 篇 成都医学院
  • 1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重庆师范学院
  • 1 篇 临床生物化学教研...
  • 1 篇 天津大学
  • 1 篇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
  • 1 篇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
  • 1 篇 泸州医学院
  • 1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 1 篇 department of bi...

作者

  • 55 篇 张惠静
  • 45 篇 张梦军
  • 25 篇 管潇
  • 21 篇 肖正华
  • 19 篇 曹文轩
  • 18 篇 郭嘉伟
  • 17 篇 张莉
  • 10 篇 冯志强
  • 9 篇 刘明
  • 9 篇 韩清娟
  • 9 篇 张世德
  • 8 篇 任建敏
  • 7 篇 毕颖楠
  • 7 篇 李文
  • 7 篇 李滨
  • 6 篇 王振维
  • 6 篇 王莉
  • 5 篇 王懿
  • 5 篇 周娟
  • 5 篇 陈晓玲

语言

  • 10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小鼠耳肿胀模型及药理应用
收藏 引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年 第17期33卷 2102-2104页
作者: 周娟 张梦军 郭嘉伟 李滨 张惠静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400044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401123
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尽管炎性反应过程中,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但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也会给机体带来损伤.目前的抗炎药物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选择性较差、会引起胃肠道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同轴电纺超细纤维膜构建人工血管材料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1年 第6期32卷 1396-1400页
作者: 曹文轩 张红 袁晓燕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以右旋糖酐(DEX)为芯、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ELCL)为壳,采用同轴电纺技术制备DEX/PELCL超细纤维膜.在该电纺纤维内芯分别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并以此构建双层超细纤维膜人工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分子聚合物微流控细胞芯片的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年 第24期33卷 2571-2574页
作者: 赖梦君 张惠静 张莉 曹文轩 管潇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00038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目的探讨2种不同硅烷化试剂对高分子聚合物材料PDMS芯片的改性效果和改性后芯片在细胞捕获/筛选的初步应用。方法接触角实验考察不同硅烷化试剂处理的PDMS样本亲水性,筛选硅烷化试剂及其浓度,以芯片上的非特异性细胞捕获实验验证筛选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功能化微流控细胞芯片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收藏 引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年 第24期33卷 2575-2578页
作者: 张莉 张惠静 管潇 曹文轩 赖梦君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400030
目的构建一个结构简单,并有利于细胞贴壁培养的微流控芯片系统。方法利用生物交联剂将RGD肽共价连接在芯片微通道表面,通过与细胞膜表面整合素家族的特异性识别,促进细胞的黏附与贴壁生长;考察不同浓度RGD的功能化效果。结果化学交联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体液标本细胞形态学图文报告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收藏 引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年 第6期32卷 715-716页
作者: 韩玲霞 刘杰 管潇 北京军区总医院检验科 100700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教研室 重庆400038
各种体液标本的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检验医学重要的检查项目,但由于细胞变化复杂,且体液细胞检验质量漏洞较大,多数检验科简化细胞学检验报告,只分析和分类常规细胞,对少见细胞、肿瘤细胞及其他成分等报告不多,使临床只能依赖病理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骨髓细胞学图文报告系统的软件设计
收藏 引用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1年 第1期30卷 85-88页
作者: 刘杰 韩玲霞 管潇 北京军区总医院检验科 北京100700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教研室 重庆400038
根据医院检验科在骨髓涂片结果报告中需要彩色细胞图像的特殊要求,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的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BA)编程开放代码,研发了一套适合骨髓细胞学彩色图文报告的系统平台。通过上述软件,临床检验医师可快速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鼠耳肿胀模型及药理应用
小鼠耳肿胀模型及药理应用
收藏 引用
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
作者: 周娟 张梦军 张惠静 郭嘉伟 李滨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400044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400044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1123
小鼠耳肿胀模型因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易于测量和模型稳定等特点,广泛用于合成化合物和植物有效成分的抗炎活性评价。本文介绍了二甲苯、佛波酯、花生四烯酸、组胺、辣椒素和地蒽酚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的造模方法、作用机理和应用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鼠耳肿胀模型及药理应用
小鼠耳肿胀模型及药理应用
收藏 引用
加快转变医药发展方式,占领科学技术制高点——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
作者: 周娟 张梦军 张惠静 郭嘉伟 李滨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小鼠耳肿胀模型因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易于测量和模型稳定等特点,广泛用于合成化合物和植物有效成分的抗炎活性评价。本文介绍了二甲苯、佛波酯、花生四烯酸、组胺、辣椒素和地蒽酚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的造模方法、作用机理和应用特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仪器分析创新性实验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 第4期5卷 954-955页
作者: 曹文轩 张惠静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对检验仪器的数据信息依赖性不断增大,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不仅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种教学形式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医学院校分析化学课程体系重构的设想
收藏 引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年 第9期12卷 896-897页
作者: 张莉 张惠静 郝敦玲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
针对目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体系的重构进行了探讨:将现行的分析化学与仪器分析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结构科学、内容新颖的现代分析化学课程;理清课程的逻辑主线;建立合理的教学指导原则,并改革教学实施过程和课程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