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海军官兵睡眠情况和生存质量状况,探究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浙江舟山海军某部官兵160人,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54份。结果 (1)海军官兵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状况。海军官兵PSQI总分为6.45±3.45,53.2%的人睡眠质量一般(PSQI5-10),14.9%的人睡眠质量较差(PSQI≥11)。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三个成分的得分较高,2分及2分以上者分别占50.6%、40.2%和37.0%。海军官兵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14.78±2.49)、(14.31±3.08)、(13.45±2.82)和(12.51±3.13)。(2)海军官兵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睡眠质量的海军官兵在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睡眠质量好(PSQI≤4)的官兵在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差(PSQI≥11)的官兵,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15.98±2.45 vs 13.64±2.22,P<0.01)、心理领域(15.77±2.74 vs 13.51±4.70,P<0.01)、社会领域(14.04±3.10 vs12.29±2.90,P=0.048)和环境领域(13.87±3.24 vs 10.91±2.78,P<0.01)。海军官兵睡眠质量各成分得分和总分与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SQI总分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的r值分别为-0.400、-0.331、-0.225和-0.389(P<0.01)。(3)海军官兵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学历和不同工作类别的海军军人的入睡时间得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大专学历者的入睡时间高于本科学历者(1.71±1.02 vs 0.56±0.73,P=0.001),战士的入睡时间高于军官的入睡时间(1.27±0.99 vs 0.64±0.81,P=0.04)。不同入伍时长和不同工作类别的海军军人生存质量的社会领域得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入伍8年以上者社会领域的得分高于入伍3-8年者(14.45±2.80vs13.03±2.75,P=0.036),军官的社会领域得分高于战士(15.15±2.75 vs 13.32±2.79,P=0.038)。结论:海军官兵的睡眠质量需要改善,提高睡眠质量是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海军官兵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与学历、工作类别和入伍时长有关,应根据不同人员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目的]探讨移动健康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为我国护理人员开展移动健康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引文分析等方法,采用BICOMB、SPSS18.0软件,对PubMed数据库、Science of Cit...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移动健康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为我国护理人员开展移动健康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引文分析等方法,采用BICOMB、SPSS18.0软件,对PubMed数据库、Science of Citation Index数据库中收录的移动健康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近年来移动健康领域文献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美国、加拿大、英国发表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70%以上;移动健康领域研究热点包括移动健康设备和系统的研发等工程技术学方面的研究、利用移动健康的手段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癌症照护,利用移动健康手段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研究前沿包括移动健康工程技术学方面的研究,移动健康领域权威机构组织发表的指南或规范及其解读、用户对移动健康的接受度和使用偏好、移动健康APP质量评价、移动健康效果评价、对移动健康的思考和综述等。[结论]移动健康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我国护理人员应根据国际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临床需求开展移动健康研究与实践,完善研究层次和研究范围,借以提高护理质量。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