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91 篇 期刊文献
  • 4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3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18 篇 医学
    • 227 篇 临床医学
    • 11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80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3 篇 中西医结合
    • 3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 篇 特种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26 篇 理学
    • 119 篇 生物学
    • 3 篇 化学
    • 3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生态学
  • 98 篇 工学
    • 66 篇 生物工程
    • 2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75 篇 农学
    • 70 篇 作物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植物保护
  • 6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31 篇 基因表达
  • 24 篇 肝肿瘤
  • 22 篇 大鼠
  • 20 篇 转基因小鼠
  • 19 篇 乙型肝炎病毒
  • 19 篇 基因治疗
  • 18 篇 线粒体
  • 15 篇 小鼠
  • 12 篇 克隆
  • 12 篇 dna
  • 12 篇 肿瘤
  • 12 篇 脊髓损伤
  • 11 篇 聚合酶链反应
  • 11 篇 mrna
  • 11 篇 细胞凋亡
  • 10 篇 神经生长因子
  • 10 篇 伯氏疟原虫
  • 10 篇 转基因
  • 10 篇
  • 10 篇 表达

机构

  • 453 篇 第二军医大学
  • 70 篇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
  • 47 篇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
  • 18 篇 长征医院
  • 15 篇 长海医院
  • 15 篇 华东理工大学
  • 15 篇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
  • 13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 12 篇 郑州大学
  • 12 篇 基础医学部生物化...
  • 11 篇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 10 篇 基础医学部微生物...
  • 9 篇 基础医学部神经生...
  • 8 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 7 篇 海军军医大学
  • 7 篇 复旦大学
  • 7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6 篇 the department o...
  • 6 篇 基础医学部细胞生...
  • 5 篇 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105 篇 焦炳华
  • 75 篇 胡以平
  • 61 篇 戚中田
  • 48 篇 路长林
  • 42 篇 李建秀
  • 33 篇 缪明永
  • 30 篇 潘卫
  • 29 篇 王梁华
  • 29 篇 王成海
  • 27 篇 王新民
  • 27 篇 jiao bing-hua
  • 23 篇 姚玉成
  • 23 篇 朱海英
  • 22 篇 曹广文
  • 22 篇 黄才国
  • 22 篇 訾晓渊
  • 22 篇 何成
  • 21 篇 hu yi-ping
  • 21 篇 由振东
  • 21 篇 冯伟华

语言

  • 53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533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转基因伯氏疟原虫的建立及报告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4年 第1期25卷 25-28页
作者: 曹毅 张冬梅 李树玲 潘卫庆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通过转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PbfMSP1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伯氏疟原虫转染技术和表达恶性疟原虫MSP-1 19 000片段(PfMSP1-19)的转基因伯氏疟原虫.方法:构建重组转染质粒PyrFlu/PbfMSP1.伯氏疟原虫ANKA株经培养和分离后用电转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减毒伤寒杆菌CVD908疫苗株中四环素诱导表达恶性疟原虫MSP1-31片段基因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2年 第1期23卷 51-53页
作者: 钱锋 潘卫庆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 :用含 PL tet O启动子的 p ZE11质粒在减毒伤寒杆菌 CVD90 8疫苗株中表达恶性疟原虫 MSP1- 31片段基因。 方法 :构建受四环素诱导调控的重组质粒 p ZE11/ MSP1- 31,将该重组质粒用电穿孔转化法转化入减毒伤寒杆菌 CVD90 8/ tet 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症脑型疟疾和促炎细胞因子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1年 第6期22卷 501-503页
作者: 宋关鸿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在全世界感染性疾病中,疟疾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肺炎球菌呼吸道感染(3.5%)和结核病(2.8%),居第三位(2.3%)。全世界99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亿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疟疾威胁之中。估计全世界每年有3 ~5亿疟疾临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恶性疟原虫红前期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的构建及其高效表达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4年 第1期25卷 22-24页
作者: 张青锋 潘卫庆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构建一个恶性疟原虫红前期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PfCP-TCL),并在毕氏酵母中进行高效分泌表达.方法:选取了疟原虫红外期疫苗候选抗原CSP、TRAP和LSA-1中的一些重要T、B细胞表位,按一定的次序加以串联连接,并全合成该融合基因.在毕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抑郁症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神经元NGF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2年 第6期23卷 590-592,I006页
作者: 王雪琦 由振东 赵小林 王勇姿 路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 :观察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及其 m RNA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 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变化 ,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神经元 NGF含量及其m RNA表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定点突变体制备及其稳定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4年 第10期25卷 1082-1085页
作者: 朱伟 张勇 陈哲宇 王丽梅 路长林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 :制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1(GFRα1)的突变体质粒 ,并建立 r GFRα1各突变体和 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 RCE细胞株。 方法 :通过 Fugene6脂质体转染试剂 ,将 PCR法快速制备的 pc DNA3- r GFRα1突变体质粒分别与带潮霉素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Dok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4年 第7期25卷 755-758页
作者: 张勇 刘秀杰 张骐 阎志勇 矫力 刘翾 路长林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 :研究 downstream of kinases(dok1 )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之间的相互作用 ,寻找 EGFR的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 ,以深入认识 EGFR下游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 :将 EGFR胞内域与 L ex A蛋白融合作为 DNA结合蛋白 ,分别将dok1、dok1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NT1与RET之间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研究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6年 第6期27卷 617-619页
作者: 矫力 张勇 刘翾 刘秀杰 张照环 王永刚 朱伟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研究suc1-binding neurotrophic target(SNT1)与RET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RET受体下游的结合蛋白,以深入认识RET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RET胞内域与LexA蛋白融合作为DNA结合蛋白,分别将SNT1、SNT1PTB及SNT1ΔPTB与B42AD蛋白融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NGF受体TrkA相互作用的新蛋白质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2年 第6期23卷 586-589页
作者: 张勇 黄爱军 曹莉 阎志勇 刘秀杰 张骐 路长林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 :寻找新的 Trk A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 ,以深入认识 Trk A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将 Trk A胞内域与 L ex A蛋白融合作为诱饵蛋白 ,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人脑 L ex A c DNA文库 ,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鉴定和测序分析进一步鉴别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株红内期虫体在肝内的清除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1年 第6期22卷 512-514页
作者: 严继舟 宋关鸿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目的 :探讨伯氏疟原虫 (Plasmodium berghei)氯喹抗性 (RC)株红内期虫体在宿主体内消亡的机制。方法 :电镜观察感染伯氏疟原虫 RC株和药物敏感 (N)株小鼠肝脏内白细胞和疟原虫的相互作用。结果 :感染 N株小鼠的肝脏内未见白细胞增生、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