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对比加伐尼刺激(Galvanic stimulation)与双轴旋转运动分别作用于大鼠前庭器官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对照组、双轴旋转运动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动物以100~200μA电流强度刺激前庭感受器1 h后休养1 h;双轴旋转组动物以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应用包含mPFC的25μm脑冠状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技术进行Fos蛋白免疫反应并以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最后,对mPFC内标记神经元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动物经两种类型分别刺激后,mPFC均见到大量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细胞核;曼-惠特尼U检验统计表明每种刺激条件下,刺激组较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都有显著增加(P<0.05)。半定量统计显示两种类型刺激后,接受刺激组和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激活的神经元数目分别是1053±240.50 vs 44.25±3.64和509.80±54.40 vs 128.30±7.66。结论:诱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刺激和伽伐尼刺激前庭器官均能激活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提示mPFC是接受、加工前庭信息的皮层结构。
目的探讨我国医学慕课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医学慕课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应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检索获得的1208篇医学慕课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和可视化分析。结果我国医学慕课研究...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我国医学慕课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医学慕课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应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检索获得的1208篇医学慕课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和可视化分析。结果我国医学慕课研究主要机构在高校,少见跨机构合作研究。现阶段医学慕课研究热点包括“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医学教育”“生物化学”等,医学慕课教学以基础医学类课程为主。医学慕课研究发展趋势主要围绕“线上教学”“课程思政”等开展。结论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是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医学慕课教学以基础医学类课程为主;医学课程思政与慕课评价的研究重要性有待加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