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和施氮是提高饲草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然而,在西北旱区青贮玉米-豆科作物间作系统的适宜施氮量尚不明确。本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种植方式(青贮玉米-拉巴豆间作,silage corn/Dolichos lablab intercropping,SL;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silage corn/fodder soybean intercropping,SF;青贮玉米单作,silage corn monoculture,S)和4种施氮水平(N1:0 kg hm^(-2);N2:120 kg hm^(-2);N3:240 kg hm^(-2);N4:360 kg hm^(-2))。分析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对饲草作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探索适宜西北旱区的玉-豆间作组合及施氮量。结果表明,与S处理相比,2019年和2020年SL处理的干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94%和8.6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2.28%和8.90%。间作较单作显著提高了饲草作物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了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施氮处理较不施氮显著提高了饲草作物的干草产量、粗蛋白、淀粉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了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而对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2019年N2、N3和N4的干草产量较N1分别显著增加30.30%、56.19%和53.95%,2020年分别显著增加22.02%、60.54%和51.83%。N3和N4的WUE显著高于N1和N2,而N3与N4无显著差异。所有处理中,SL-N3获得了最高的2年平均干草产量(33.10 t hm^(-2))、粗蛋白含量(10.01%)和水分利用效率(62.50 kg hm^(-2)mm^(–1))。综上所述,SL-N3是一种适合西北旱区青贮玉米生产的种植管理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是研究陆地碳水循环耦合的一种常用度量指标。基于MODIS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发(ET)数据,通过Slope趋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亚WUE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与干旱的动态响...
详细信息
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是研究陆地碳水循环耦合的一种常用度量指标。基于MODIS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发(ET)数据,通过Slope趋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亚WUE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与干旱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亚年均WUE随着生境湿润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生长期规律与此相反),其中湿地WUE最高(1.820±0.10 g C·mm^(-1)·m^(-2)),而灌丛WUE最低(1.330±0.18 g C·mm^(-1)·m^(-2))。(2)中亚WUE呈略微下降趋势,每年下降速率为0.016 g C·mm^(-1)·m^(-2),年均WUE的显著下降区域大于上升区域。WUE对年降水和年气温的敏感性均表现为正值区大于负值区且均存在阈值效应,降水敏感性阈值介于250~300 mm(低值点)和500~550 mm(高值点),温度阈值介于3~6℃(高值点)和9~12℃(低值点),且εNDV(I WUE对NDVI敏感性系数)与降水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3)通过WUE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EI)的相关性比较,发现WUE受干旱程度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灌丛、作物、森林、草原和湿地,且不同植被类型下WUE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