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4 篇 期刊文献
  • 9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3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19 篇 工学
    • 268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39 篇 机械工程
    • 95 篇 冶金工程
    • 3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4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建筑学
    • 4 篇 矿业工程
    • 3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6 篇 理学
    • 3 篇 物理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主题

  • 30 篇 力学性能
  • 21 篇 卷取温度
  • 17 篇 热轧
  • 17 篇 组织
  • 16 篇 微观组织
  • 14 篇 显微组织
  • 14 篇 耐蚀性
  • 14 篇 氧化铁皮
  • 13 篇 镀锡板
  • 12 篇 析出物
  • 11 篇 高强钢
  • 10 篇 选择性氧化
  • 9 篇 高炉
  • 9 篇 退火
  • 9 篇 if钢
  • 9 篇 mpa级
  • 9 篇 表面质量
  • 8 篇 强化机制
  • 8 篇 元素富集
  • 8 篇 双相钢

机构

  • 395 篇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
  • 243 篇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74 篇 首钢技术研究院
  • 57 篇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
  • 35 篇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
  • 28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24 篇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22 篇 首钢技术研究院薄...
  • 20 篇 北京市能源用钢工...
  • 18 篇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
  • 15 篇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
  • 15 篇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13 篇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
  • 11 篇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8 篇 首钢股份公司制造...
  • 8 篇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
  • 8 篇 东北大学
  • 7 篇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
  • 7 篇 首钢京唐公司冷轧...
  • 7 篇 首钢总公司绿色可...

作者

  • 60 篇 于洋
  • 46 篇 王畅
  • 44 篇 yu yang
  • 43 篇 王林
  • 34 篇 wang chang
  • 33 篇 wang lin
  • 32 篇 高小丽
  • 31 篇 惠亚军
  • 30 篇 张亮亮
  • 28 篇 刘洋
  • 28 篇 蒋光锐
  • 26 篇 潘文
  • 24 篇 季晨曦
  • 24 篇 李东涛
  • 23 篇 滕华湘
  • 23 篇 方圆
  • 23 篇 刘锟
  • 22 篇 郭子峰
  • 21 篇 肖宝亮
  • 19 篇 liu yang

语言

  • 43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用图像分析法与光度计法测试煤的镜质体随机反射率的对照研究
收藏 引用
燃料与化工 2025年 第1期56卷 1-4页
作者: 郭德英 李东涛 马超 代鑫 刘洋 徐荣广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钢铁研究所 北京100043
对首钢常用炼焦煤分别用图像分析法和光度计法进行镜质组随机反射率的测定,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图像分析法测试镜质体反射率结果偏差更小,实验结果重复性更好。
来源: 评论
800 MPa级冷作强化非调质双相冷镦钢产品开发
收藏 引用
山西冶金 2025年 第2期48卷 156-157,160页
作者: 周剑波 丁建国 侯栋 罗志俊 郭新文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 山西长治046031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43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主要介绍首钢长钢公司采用转炉、LF精炼炉、小方坯连铸机、55万t棒线复合产线工艺路线生产冷作强化非调质双相冷镦钢盘条的工艺技术。经检验,此研究工艺下生产出的轧制盘条力学性能稳定,轧制盘条质量指标符合《高强紧固件用非调质双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冲击线缺陷对汽车外板涂装外观质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25年 第04期61卷 6-12页
作者: 龙袁 韩龙帅 冯力伟 李晓军 郝玉林 白克飞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制造部
为了研究外板冲击线缺陷对涂装外观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V弯→压平→拉伸的方法,以模拟产生不同程度冲击的线缺陷。对含有冲击线缺陷的板材进行冲击线深度、粗造度、粗糙度轮廓系数及波纹度测试。采用电泳+高光胶带的方法,评估了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000MPa级Nb-Ti微合金化超高强度钢加热制度研究
收藏 引用
金属学报 2017年 第2期53卷 129-139页
作者: 惠亚军 潘辉 李文远 刘锟 陈斌 崔阳 首钢技术研究院薄板研究所 北京100043 首钢总公司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采用OM、TEM和EDS分析技术,研究了1000 MPa级Nb-Ti微合金化超高强度钢在不同加热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时奥氏体晶粒粗化行为与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溶解行为。结果表明,铸坯中存在尺寸与形状明显不同的3类析出物:尺寸大于1μm的方形Ti N粒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600 MPa级Nb-Ti微合金化高成形性元宝梁用钢的强化机制
收藏 引用
金属学报 2017年 第8期53卷 937-946页
作者: 惠亚军 潘辉 刘锟 李文远 于洋 陈斌 崔阳 首钢技术研究院薄板研究所 北京100043 首钢总公司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采用OM、SEM和TEM等方法,对600 MPa级Nb-Ti微合金化高成形性元宝梁用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并分析了强化机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对实验用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钢中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铜对低合金钢高温热塑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金属 2025年 第2期47卷 46-49页
作者: 姜英花 刘柏松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43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铜对低合金钢高温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Cu(质量分数)使低合金钢的高温热塑性降低;不含铜的低合金钢的脆性温度区间为763~733℃,含铜低合金钢为782~715℃,热塑性低谷的温度区间扩大了3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热处理对Zn-6%Al-3%Mg镀层微观组织与耐蚀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23年 第6期43卷 1413-1418页
作者: 商婷 蒋光锐 刘广会 秦汉成 首钢技术研究院、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采用两种工艺(500℃-10 min,700℃-10 min)对Zn-6%Al-3%Mg镀层钢板进行加热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中性盐雾实验对原始样品和两种热处理样品的耐蚀性、腐蚀形貌和物相进行观察分析,对比研究了锌铝镁镀层在高温加热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车用先进高强钢表面分析及胶接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表面技术 2024年 第4期53卷 211-219页
作者: 邵蓉 黎敏 刘永壮 曹建平 郝玉林 蔡宁 李学涛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43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目的明确不同先进高强钢表面氧化物形貌、成分及含量对胶接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白光干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高强钢表面形貌,通过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显微组织及物相,采用直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母材熔合作用对EQ51海工钢焊缝组织及韧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焊接学报 2016年 第12期37卷 125-128页
作者: 张熹 张楠 刘宏 郭占山 陈延清 杨建炜 雍岐龙 首钢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43 钢铁研究总院 北京100081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文中采用示波冲击,EBSD,SEM研究了母材元素含量、坡口形式、焊接热输入对海洋工程用钢EQ51焊缝组织转变、低温冲击韧性及焊接接头软化程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Mn元素含量对焊缝组织类型、取向趋势起关键作用,含量由0.1%,1.5%分别调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石墨烯-有机物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复合材料学报 2023年 第4期40卷 1937-1950页
作者: 刘洋洋 易敏 陈涛 董舒宇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43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3
光催化技术以其绿色安全的特点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有机物光催化剂以其可见光响应及成本较低等优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而石墨烯材料的大比表面积、高载流子迁移率等性质,在催化剂构建领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