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系是调节青藏高原东南部物质向东南挤出的大型边界断裂。云南巧家断裂作为小江断裂带北段,其晚第四纪走滑速率是认识川滇地块东部边界应变调节方式的关键。本文利用无人机航摄和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该断裂段穿过金沙江河谷区红路和蒙姑两处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恢复出断层错动T2和T3两期阶地陡坎上缘的左旋位错量分别为120±5~128±1 m和193±1~202±1 m。根据T3中次生碳酸盐的AMS-14C法测年结果,结合已有的类似阶地年龄数据,并经气候曲线校正后认为,区域上T2和T3被废弃应分别发生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末期,时间为8.5~11.2 ka BP和18.6~21.4 ka BP。据此估算,小江断裂带巧家段的晚第四纪平均走滑速率为10~13 mm/a。进一步统计分析小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发现巧家至宜良以北的段落,总体保持着10~15 mm/a的高走滑速率。但从宜良向南,断裂走滑速率出现了分段递减的特征,至建水以南快速减小到中-北段的近十分之一。小江断裂带中-北段的高走滑速率以及向南的分段式递减现象,反映在宜良以北,小江断裂带的走滑剪切作用是调节川滇地块向东南旋转-挤出运动的主要方式,但向南伴随变形分解作用,调节方式转变为了伸展、旋转和逆冲等多种方式共存的复杂形式。因此,进一步精细化定量限定川滇地块东部边界断裂的应变分解作用,是深入认识青藏高原物质挤出方式及其机制的关键。
青藏高原东缘巴塘断裂带内地震滑坡大量发育,部分保存有堵江证据,是该区历史构造活动的良好地质载体。以川西地区巴塘县黄草坪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地质时代测年、工程地质分析等方法,对滑坡发育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草坪滑坡为巴塘断裂带内全新世大型岩质滑坡,发育于中—下寒武统灰岩和板岩中,体积为142.5×10^(4)~237.5×10^(4)m^(3),历史上曾堰塞巴曲,现今残留滑坡坝、湖相沉积物等滑坡堵江证据;(2)滑坡堰塞湖形成于约7.75 ka B.P.,滑坡坝在约1.07 ka B.P.之后发生溃决,堰塞湖存续时间大于6.68 ka;(3)黄草坪滑坡由降雨、冰川和冻融作用直接诱发形成的可能性较小,巴塘断裂带剧烈活动引起的强烈地震可能是直接诱因,在强震作用下坡脚处断层附近的板岩首先发生剪切破坏,上部灰岩结构面劣化并形成贯通滑面,滑体整体启动并高速下滑堵塞巴曲形成堰塞湖。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区内类似地震滑坡的形成机制分析提供参考,同时佐证了巴塘断裂带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对分析巴塘断裂带活动性与完善重建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