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2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9 篇 工学
    • 9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2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建筑学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64 篇 理学
    • 55 篇 地理学
    • 5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生态学
  • 14 篇 管理学
    • 8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4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农学
  • 2 篇 医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主题

  • 9 篇 新型基础测绘
  • 9 篇 数字化转型
  • 6 篇 地理实体
  • 5 篇 上海
  • 5 篇 数字孪生
  • 5 篇 三维激光扫描
  • 5 篇 行为地理学
  • 5 篇 实景三维
  • 4 篇 智能化全息测绘
  • 3 篇 地理信息系统
  • 3 篇 活动空间
  • 3 篇 地下管线
  • 3 篇 点云
  • 3 篇 数字底座
  • 3 篇 超大城市
  • 3 篇 多测合一
  • 3 篇 全生命周期
  • 3 篇 数据转换
  • 2 篇 可视化表达
  • 2 篇 自动提取

机构

  • 119 篇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
  • 88 篇 上海市测绘院
  • 28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9 篇 同济大学
  • 9 篇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
  • 5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自然资源部城市国...
  • 2 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上海市测绘院自然...
  • 2 篇 盐城师范学院
  • 2 篇 上海测绘院
  • 2 篇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
  • 2 篇 河海大学
  • 2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自然资源部大地测...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作者

  • 11 篇 塔娜
  • 11 篇 ta na
  • 9 篇 顾建祥
  • 8 篇 gu jianxiang
  • 6 篇 liu yining
  • 6 篇 刘一宁
  • 5 篇 王琳
  • 5 篇 wang lin
  • 4 篇 王光耀
  • 4 篇 刘敏
  • 4 篇 zhao jingwen
  • 4 篇 岳照溪
  • 4 篇 liu min
  • 4 篇 chen yan
  • 4 篇 郭功举
  • 4 篇 wang guangyao
  • 4 篇 陈燕
  • 4 篇 yue zhaoxi
  • 4 篇 chen gongliang
  • 4 篇 赵婧文

语言

  • 12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收藏 引用
测绘通报 2025年 第1期 161-164,184页
作者: 陈燕 金雯 顾建祥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综合性城市地图集微信小程序开发技术研究与实践
收藏 引用
测绘地理信息 2025年 第1期50卷 90-95页
作者: 侯超 陈相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综合性城市地图集全面反映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内容,是城市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微信小程序电子地图集具有用户群体广、跨操作系统的优势,能够为城市地图集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服务体验。本文以2021版《上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理空间数字底座服务区域整体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收藏 引用
工程勘察 2025年 第4期53卷 51-55,71页
作者: 陈燕 顾建祥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区域整体开发是新型的集约开发建设模式,但在其庞大且复杂的体系中,缺乏统一的地理空间数字底座,不利于整体开发区域的全面数字化建设。本文基于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结合区域整体开发特点,分析建设统一的地理空间数字底座需求,围绕数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字孪生全景式营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收藏 引用
测绘技术装备 2025年 第1期27卷 51-57页
作者: 李成仁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招商营商工作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发挥数字孪生技术对招商营商工作的赋能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营商工作需求,阐述了数字孪生全景式营商平台的设计思路、技术构架等内容,重点研究了三维分层分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园区系统开发与应用
收藏 引用
北京测绘 2025年 第4期39卷 423-428页
作者: 吴昌贤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放眼全球,数字化已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核心力量。园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不仅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为解决传统园区面临的管理效率低下、安全保障薄弱等痛点,本文以“广联互通、高效绿色、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维激光在地铁隧道结构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收藏 引用
测绘 2025年 第2期48卷 141-145页
作者: 钱政彦 潘恺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为提高地铁隧道结构检测的效率,本文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地铁结构检测方法。采用车载激光扫描对地铁隧道进行点云数据的采集,根据隧道点云的特点选用多尺度法线和RANSAC组合算法完成点云的预处理,通过隧道点云数据的拟合、切片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街景影像目标信息智能化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地理空间信息 2025年 第4期23卷 114-118页
作者: 岳照溪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随着街景影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发展,街景数据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为解决街景影像中目标信息智能化挖掘与敏感信息处理的问题,依据不同需求将研究目标分为管理中需要检索的目标与应用中需要保护的对象。针对需要检索的目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点云数据的道路面建模优化算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勘察 2025年 第1期53卷 54-58页
作者: 赵婧文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针对难以从车载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高精度道路路面不规则三角网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在道路坐标系通过卷积滤波进行不规则三角网优化和建模的方法。该方法在道路坐标系进行卷积运算,可避免传统滤波方法无法解决的城市道路点云稀疏分布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SIFT点的改进ICP点云自动配准算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地理空间信息 2025年 第4期23卷 12-15,24页
作者: 桑旦 潘恺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随着三维点云技术在工程测量、建模等方面应用的不断深入,对点云配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点云数据自动配准算法进行研究,针对常用的粗配准方法的不足,将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法应用于三维点云粗配准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时序InSAR的上海新成陆区地表沉降监测分析
收藏 引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5年 第1期48卷 33-36页
作者: 王厚望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200063 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63
以上海新成陆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2022年的30期Sentinel-1A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并分析沉降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沉降速率在-33-13 mm/a之间,表现出自西向东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存在多个较为明显的沉降漏斗。内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