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0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 篇 医学
    • 1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6 篇 临床医学
    • 1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5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口腔医学
  • 12 篇 工学
    • 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0 篇 理学
    • 6 篇 生物学
    • 4 篇 生态学
    • 1 篇 化学
  • 3 篇 农学
    • 3 篇 作物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0 篇 松果体
  • 7 篇 昼夜节律
  • 6 篇 clock基因
  • 5 篇 大鼠
  • 4 篇 亚砷酸盐类
  • 4 篇
  • 4 篇
  • 4 篇 光照
  • 4 篇 预防医学
  • 3 篇 凋亡
  • 3 篇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3 篇 恶性转化
  • 3 篇 氧化应激
  • 3 篇 香烟烟雾
  • 3 篇 卵巢癌
  • 3 篇 流行病学
  • 2 篇 nat基因
  • 2 篇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 2 篇 内源性昼夜节律
  • 2 篇 自然科学基金

机构

  • 53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篇 南京医科大学
  • 3 篇 南通大学
  • 2 篇 贵州医科大学
  • 2 篇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
  • 2 篇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2 篇 中南大学
  • 1 篇 甘肃政法学院
  • 1 篇 苏州市红十字中心...
  • 1 篇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
  • 1 篇 桐乡市疾病预防控...
  • 1 篇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
  • 1 篇 江苏省苏州市疾病...
  • 1 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
  • 1 篇 江苏省苏州大学
  • 1 篇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
  • 1 篇 淄博市中心医院
  • 1 篇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
  • 1 篇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作者

  • 27 篇 童建
  • 13 篇 tong jian
  • 11 篇 王国卿
  • 9 篇 安艳
  • 7 篇 王大朋
  • 7 篇 李建祥
  • 7 篇 杜玉珍
  • 6 篇 张洁
  • 6 篇 傅春玲
  • 6 篇 李冰燕
  • 5 篇 li jian-xiang
  • 5 篇 聂继华
  • 5 篇 张素萍
  • 5 篇 吴昭昭
  • 4 篇 刘海云
  • 4 篇 马园
  • 4 篇 张作文
  • 4 篇 wu zhao-zhao
  • 4 篇 zhang su-ping
  • 4 篇 李春春

语言

  • 5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
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大鼠蓝斑组胺受体在应激导致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7年 第2期23卷 168-172页
作者: 王国卿 李建祥 傅春玲 孙万平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理学教研室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江苏苏州215123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目的揭示蓝斑(LC)的H1和H2受体在足底电击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足底电击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氧化应激参与溴乙酰胺致斑马鱼胚胎神经发育毒性
收藏 引用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1年 第6期38卷 586-592页
作者: 何梦婷 王伟 许洁 张洁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江苏苏州215123
[背景]溴乙酰胺是一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研究证实其具有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但对于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溴乙酰胺在斑马鱼胚胎期暴露所致神经发育毒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野生型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6组(每组n=30)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芳香烃受体介导双酚A致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
收藏 引用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1年 第4期38卷 342-349页
作者: 王伟 何梦婷 许洁 张洁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江苏苏州215123
[背景]双酚A(BPA)在生命早期暴露会导致发育毒性,芳香烃受体(AhR)能够调控各种发育和生理功能,研究发现BPA可使其激活。[目的]以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研究AhR在BPA所致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将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8组进行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松果体Clock基因和芳烷脘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及光照影响
收藏 引用
理学 2005年 第1期57卷 97-102页
作者: 王国卿 杜玉珍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理学教研室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007
探讨12h光照、12h黑暗交替(12h-light:12h-darkcycle,LD)及持续黑暗(constantdarkness,DD)光制下松果体Clock基因和芳烷脘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rylalk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gene,NAT)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及其光反应变化。Sprag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松果体中Clock基因转录的昼夜节律性及不同光反应性(英文)
收藏 引用
理学 2006年 第4期58卷 359-364页
作者: 王国卿 傅春玲 李建祥 杜玉珍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理学教研室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123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12 h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松果体昼夜节律生物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理科学进展 2004年 第3期35卷 210-214页
作者: 王国卿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007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007
在各种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 ,松果体起着中枢昼夜节律振荡器的作用。近来 ,在鸟类松果体中相继发现了几种钟基因 ,如Per、Cry、Clock和Bmal等 ,其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哺乳类视交叉上核 (SCN)的非常相似。钟的振荡由其自身调控反馈环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东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适应性反应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年 第9期44卷 815-819页
作者: 张素萍 吴昭昭 武彦文 苏世标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215123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目的 通过检测广东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high background radiation area,HBRA)和对照低辐射地区(control area,CA)居民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和钙结合蛋白S100A6 mRNA及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rf2调控细胞凋亡在砷致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 第8期40卷 627-634页
作者: 徐梦柔 李春春 丁思 梅成镐 杨乾磊 毛佳渊 武婧 安艳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215123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NaAsO_(2))长期作用于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细胞)致其恶性转化过程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含0.0和1.0μmol/L NaAsO_(2)的培养基培养HBE细胞,分别为对照组和染砷组。用含1.0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亚砷酸钠单次染毒大鼠后唾液及血液总砷含量变化比较
收藏 引用
卫生研究 2012年 第6期41卷 947-950页
作者: 王大朋 范丽丽 张利明 李建 刘建 金洹宇 刘星 安艳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123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目的比较亚砷酸钠单次染毒后大鼠血液及唾液中总砷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21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一次性灌服亚砷酸钠20mg/kg。于给药前(0 h)和给药后1~2、4~5、7~8、11~12、17~18和23~24 h时间段分别收集血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子急性损伤对GM-CSF转基因小鼠肝脏和肺中VEGF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 第1期31卷 43-47页
作者: 王彬 杨占山 王天昶 李娜 胡莉钧 杨斌俊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放射毒理教研室 江苏苏州215123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基因小鼠经中子照后肺脏和肝脏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BALB/C小鼠进行全身中子照射,吸收剂量为0.6Gy,分为未转基因组和转基因组,转基因组于照射前24 h进行hG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