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近年我国骨科已发表的指南与共识的评级现状,帮助使用者遴选临床指南和共识,指导临床实践,并推动我国骨科指南和共识质量的针对性提升。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SinoMed数据库,搜集相关的中国骨科临床实践指南与共识,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指南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的评级工具(scientific,transparent and applicable rankings,STAR)对2016年后在中国医学期刊发表的中国骨科指南和共识进行了综合评级。若两位评价员存在争议,则由第三位评价员裁定。采用Kappa值评估两位评价员的结果一致性。结果共获得191篇骨科相关指南和共识,其中指南74篇,共识117篇。纳入评价的指南平均得分为34.4分,共识平均得分为21.7分。纳入指南在注册、计划书、工作组、临床问题、证据、共识方法、推荐意见、可及性及其他领域得分均高于共识。Kappa值检验结果为0.684。结论近年来国内已发表的骨科临床实践指南与共识虽然方法学评分逐年增加,但是总体质量有待进步。未来的指南需要在资助透明、推荐意见形成、指南发布与传播方面进一步提高。
目的对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各类似然比检验方法(likelihood ratio test,LRT)进行概述及比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上市后不良反应评价中LRT方法的原理进行综述并对进一步的探索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现有研究表明与报告比值比、信息成分方法...
详细信息
目的对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各类似然比检验方法(likelihood ratio test,LRT)进行概述及比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上市后不良反应评价中LRT方法的原理进行综述并对进一步的探索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现有研究表明与报告比值比、信息成分方法相比LRT方法能更好控制I型错误发生率,并且有多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结论LRT方法是上市后不良反应评价可行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需要严格控制伪发现率,或者需要权衡伪发现率/I型错误发生率与灵敏度/检验功效的情况,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索。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收缩压轨迹的变化模式与新生儿胎龄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江苏省昆山地区2013-2017年进行产检建卡(孕8~14周)并单胎分娩的63724名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资料,主要包括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妊娠期血压监测记录、分娩信息,新生儿出生性别、体重等。通过SAS软件Proc Traj程序将孕妇妊娠期收缩压变化轨迹模式分为四类,即低-稳定轨迹型、正常-稳定轨迹型、高-正常轨迹型、正常-高轨迹型,并根据分娩周数、性别及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maller for gestional age, SGA)、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ional age, AGA)及大于胎龄儿(larger for gestional age, LGA)。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不同的血压轨迹变化模式与SGA及LGA的关联性。结果低-稳定型、正常-稳定型、高-正常型、正常-高型中SGA发生率分别为8.39%、8.37%、11.79%、16.12%,四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四种不同血压轨迹组LGA发生率分别为10.09%、11.63%、13.10%、11.81%,四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低—稳定型相比,正常-稳定型,高-正常型,正常-高型发生SGA的风险增加,其OR值(95%CI)分别为1.19(1.13~1.25)、1.52(1.02~2.32)、2.21(1.80~2.51),而不同的血压轨迹模式与LGA的关联性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妊娠早期高SBP还是妊娠期SBP过度升高均增加SGA发生的风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