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6 篇 期刊文献
  • 3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2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88 篇 医学
    • 234 篇 临床医学
    • 130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6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4 篇 中西医结合
    • 1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71 篇 工学
    • 4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1 篇 生物工程
    • 1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公安技术
  • 38 篇 理学
    • 26 篇 生物学
    • 11 篇 生态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20 篇 农学
    • 10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8 篇 作物学
    • 1 篇 畜牧学
  • 13 篇 管理学
    • 13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主题

  • 31 篇 高血压
  • 25 篇 危险因素
  • 15 篇 大鼠
  • 15 篇 电离辐射
  • 13 篇 交互作用
  • 12 篇 蒙古族
  • 11 篇 多态性
  • 10 篇 meta分析
  • 10 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 10 篇 松果体
  • 10 篇 糖尿病
  • 10 篇 代谢综合征
  • 9 篇 微波
  • 9 篇 影响因素
  • 9 篇 吸烟
  • 9 篇 昼夜节律
  • 8 篇 肿瘤
  • 8 篇 肝癌
  • 7 篇 细胞周期
  • 7 篇 放射疗法

机构

  • 407 篇 苏州大学
  • 26 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 15 篇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
  • 14 篇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
  • 13 篇 江苏省卫生厅
  • 12 篇 内蒙古通辽市疾病...
  • 10 篇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
  • 10 篇 北京大学
  • 9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
  • 8 篇 江苏省常熟市疾病...
  • 7 篇 内蒙古奈曼旗疾病...
  • 7 篇 江苏省常熟市疾病...
  • 6 篇 湖州师范学院
  • 6 篇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
  • 6 篇 吉林大学
  • 6 篇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
  • 6 篇 苏州市立医院
  • 6 篇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
  • 5 篇 常熟市疾病预防控...
  • 5 篇 内蒙古科左后旗疾...

作者

  • 67 篇 童建
  • 51 篇 张永红
  • 40 篇 佟伟军
  • 36 篇 秦立强
  • 34 篇 郭志荣
  • 33 篇 曹建平
  • 29 篇 武鸣
  • 29 篇 tong jian
  • 27 篇 聂继华
  • 25 篇 朱巍
  • 20 篇 沈月平
  • 20 篇 周正元
  • 19 篇 李建祥
  • 18 篇 张素萍
  • 18 篇 许锬
  • 17 篇 胡晓抒
  • 17 篇 刘芬菊
  • 16 篇 朱圣陶
  • 16 篇 zhang yong-hong
  • 16 篇 樊赛军

语言

  • 42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放射毒理教研室"
4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蜂胶对氡及其子体吸入致大鼠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6年 第5期24卷 317-320页
作者: 丁建松 聂继华 童建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教研室 苏州215123
研究蜂胶对氡及其子体吸入致大鼠血细胞与肺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效应。采用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染氡+蜂胶组大鼠于每次吸入氡及其子体前灌服蜂胶0.2g/kg。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组整体暴露于多功能生态氡,吸入氡及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脑胶质瘤辐射抗性与逆转问题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5年 第1期23卷 1-5页
作者: 文小倩 刘芬菊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教研室 苏州215007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也是辐射抗性较强的肿瘤组织。近年来,对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重视,探讨胶质瘤细胞的辐射抗性机制,寻找可逆转抗性基因,提高对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本工作就胶质瘤细胞辐射抗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氡致肺癌的危险度评价模型
收藏 引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7年 第6期25卷 372-374页
作者: 童建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教研室 215123
人类氡(^222Rn)暴露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吸入,其短寿命子体如^218Po和^214Po产生的α射线可损伤肺和支气管上皮细胞,最终导致肺癌。1992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EPA)发表了居氡暴露与肺癌危险度评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肿瘤 2007年 第8期27卷 620-622,627页
作者: 李冰燕 童建 张增利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教研室 苏州215123
目的: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与γ射线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长及凋亡的联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分对照组、辐射组、1,25(OH)2D3组及联合作用组。活细胞计数测定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抑制率,TUNEL法计数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氡暴露致肺癌相关基因研究的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5年 第2期23卷 144-146页
作者: 苏世标 童建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氡是地壳中铀的天然衰变产物,普遍存在于环境空气中.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普通人群对氡的接触机会和暴露水平明显增加。
来源: 评论
^(125)I-TOC和^(125)I-F-PGA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
收藏 引用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06年 第2期28卷 105-110页
作者: 杨科亚 范我 张友九 许玉杰 朱然 胡明江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核医学教研室 江苏苏州215123
为比较3种测定125I标记的奥曲肽(TOC)和叶酸-青霉素酰化酶复合物(F-PGA)的放射化学纯度(RCP)的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采用Iodogen法对TOC和F-PGA进行放射性碘标记,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三氯醋酸(TCA)沉淀法和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物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GFR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
收藏 引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6年 第3期24卷 133-136页
作者: 俞家华 刘芬菊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学教研室 苏州215123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在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存在着过度表达和变异。EGFR与相应配体结合后激活,继而活化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并产生众多的生物效应。EGFR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放射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HPRT基因突变及CBMN研究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
收藏 引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4年 第6期22卷 365-369页
作者: 罗加林 曹建平 朱巍 刘芬菊 王明明 周献锋 朱财英 郑斯英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学教研室 苏州215007
研究了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高辐射敏感性。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为对照,利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ypoxanthinephospho?ribosy...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源性ATM基因对辐射诱导AT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05年 第5期23卷 316-320页
作者: 盛方军 曹建平 罗加林 朱巍 刘芬菊 冯爽 宋建元 李翀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学教研室 苏州215123
通过观察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ion,ATM)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蓝斑组胺受体在应激导致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7年 第2期23卷 168-172页
作者: 王国卿 李建祥 傅春玲 孙万平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理学教研室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江苏苏州215123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目的揭示蓝斑(LC)的H1和H2受体在足底电击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足底电击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