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3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8 篇 管理学
    • 79 篇 公共管理
    • 8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7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1 篇 法学
    • 22 篇 政治学
    • 1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8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公安学
  • 10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10 篇 工学
    • 7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安技术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农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世界史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态学

主题

  • 8 篇 政府绩效评估
  • 7 篇 国家治理
  • 5 篇 社会治理
  • 5 篇 国家认同
  • 4 篇 中国式现代化
  • 4 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4 篇 现代化
  • 4 篇 协同治理
  • 3 篇 城市社区
  • 3 篇 乡村振兴
  • 3 篇 集体行动
  • 3 篇 地方政府
  • 3 篇 生态文明
  • 3 篇 利益
  • 3 篇 城镇化
  • 3 篇 新型城镇化
  • 2 篇 社会智库
  • 2 篇 城湾村
  • 2 篇 制度供给
  • 2 篇 地方治理

机构

  • 136 篇 苏州大学
  • 33 篇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
  • 6 篇 南京审计大学
  • 4 篇 兰州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2 篇 审计署驻兰州特派...
  • 2 篇 南开大学
  • 2 篇 江苏高校新型城镇...
  • 1 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 1 篇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
  • 1 篇 苏南政府治理与社...
  • 1 篇 苏州市委党校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云南开放大学
  • 1 篇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
  • 1 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
  • 1 篇 苏州基层党建研究...
  • 1 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作者

  • 15 篇 金太军
  • 15 篇 沈承诚
  • 14 篇 尚虎平
  • 14 篇 叶继红
  • 10 篇 黄建洪
  • 8 篇 张劲松
  • 8 篇 周义程
  • 8 篇 余敏江
  • 7 篇 shen chengcheng
  • 6 篇 鹿斌
  • 6 篇 ye jihong
  • 6 篇 张晨
  • 5 篇 shang huping
  • 4 篇 李慧凤
  • 3 篇 刘成良
  • 3 篇 陈进华
  • 3 篇 孙崇明
  • 3 篇 方世南
  • 3 篇 龚长宇
  • 3 篇 施从美

语言

  • 13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为竞争而赋予:人才落户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收藏 引用
公共行政评论 2025年 第1期18卷 26-45,196,197页
作者: 熊涛 张晨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式分权”制度结构中,地方政府围绕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展开激烈竞争,赋予人才市民身份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有效手段。论文以J省S市人才落户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在理论与经验互构中提炼出地方政府人才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效社会稳定、政治话语权均衡及型构路径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2014年 第9期 74-79页
作者: 金太军 沈承诚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超常规增长收益无法通过滞后性的政治体制来实现均衡的配置,源于利益分社会冲突呈现漫延态势,政府要实现长效社会稳定就不能囿于对社会冲突事件"控制"与"应对"的惯性思维,而应在全社会范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商业: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有利可图的制度设计
收藏 引用
国外社会科学 2015年 第5期 13-20页
作者: 张劲松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要改变生态治理"局部有效,整体失效"的局面,需要创设生态商业制度,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有利于生态或直接从事生态建设的商业(产业)中来,让他们有利可图,让他们理所当然地建设生态文明,而不仅仅是提倡或道德的教。生态资本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治理的价值规约与政府治理创新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年 第6期67卷 191-196页
作者: 黄建洪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在一个"领域分离"与"结构转型"的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时代,复杂现代性成为中国现代进程的整体特征。从大国治理的功能预期看,社会治理正成为中国新时期塑造理想、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和开辟未来的触发器与新引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逻辑——基于社群主义视角的分析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2015年 第1期 82-90页
作者: 余敏江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在转型期的中国,诸多协同要素及各种干扰源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现。其中,体制吸纳限制了权力系统的开放性,利益冲突损害了自组织的协调性,信任式微稀释了子系统的协作性。在社群主义的理论视野里,共同善是协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基于公共供求的视角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14年 第8期 59-65页
作者: 黄建洪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基于场域的公共供求视角,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嬗变清晰地反映出了国家治理的新需求。超越于既往的"抑制—补偿"思路,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改造、置换经年的乡村性,新一轮的城镇化在动力找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同体利益对国家认同的嵌入——中国社会稳定演变的内生逻辑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15年 第1期 125-131页
作者: 张雨暄 金太军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从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共同体的"家天下",到建国以后地缘共同体国家认同地域的转变,再到精神共同体"乌托邦"的国家期许,我国的国家认同经历了国家利益主导型、国家主导下有限社会利益共存型和完全社会利益型三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过程—事件”视角下的村民议事规则研究——基于张家港市永联村的调查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17年 第2期 214-219页
作者: 陈玟妤 黄建洪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暨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让人民当家做主,其关键环节是村民议事规则的发展完善与实践运行。基于"过程—事件"视角,可以发现在村域经济发达的张家港永联村,在公推直选、公共事务"一事一议"、重大决策公开辩论、权益救济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失地农民职业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建构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 2014年 第8期 77-85,157页
作者: 叶继红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失地农民的职业发展问题是当前失地农民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它事关农民失地后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对杭嘉湖地区的问卷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总体就业率较高,经济收入尚可,但工作稳定性不足,向上流动空间有限;同时,人力资本、社会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基础、障碍与对策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14年 第12期 90-93页
作者: 宋煜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是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意味着社会治理由过去政府一元管理体制转变为政府与各类社会主体多元协同治理体制,凸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