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89 篇 期刊文献
  • 171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96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60 篇 医学
    • 754 篇 临床医学
    • 10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7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1 篇 中西医结合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2 篇 工学
    • 5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1 篇 理学
    • 10 篇 生物学
    • 1 篇 化学
  • 5 篇 农学
    • 5 篇 作物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23 篇 造血干细胞移植
  • 71 篇 白血病
  • 66 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 54 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 51 篇 治疗
  • 44 篇 预后
  • 37 篇 血小板
  • 37 篇 急性髓系白血病
  • 35 篇 多发性骨髓瘤
  • 34 篇 基因突变
  • 31 篇 急性
  • 28 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26 篇 地西他滨
  • 26 篇 诊断
  • 22 篇 移植物抗宿主病
  • 21 篇 复发
  • 20 篇 伊马替尼
  • 17 篇 基因
  • 17 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 17 篇 dna突变分析

机构

  • 893 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 68 篇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
  • 59 篇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 51 篇 苏州大学
  • 16 篇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
  • 14 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 11 篇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
  • 10 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9 篇 血液学协同创新中...
  • 8 篇 苏州弘慈血液病医...
  • 7 篇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 7 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 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 6 篇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
  • 6 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 4 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 4 篇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
  • 4 篇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作者

  • 443 篇 吴德沛
  • 238 篇 孙爱宁
  • 230 篇 阮长耿
  • 183 篇 仇惠英
  • 143 篇 陈苏宁
  • 143 篇 唐晓文
  • 127 篇 韩悦
  • 108 篇 王兆钺
  • 97 篇 金正明
  • 85 篇 苗瞄
  • 80 篇 何广胜
  • 70 篇 傅琤琤
  • 67 篇 马骁
  • 64 篇 岑建农
  • 64 篇 余自强
  • 63 篇 薛胜利
  • 58 篇 徐杨
  • 53 篇 赵益明
  • 53 篇 朱明清
  • 53 篇 白霞

语言

  • 96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961 条 记 录,以下是791-800 订阅
排序:
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年 第1期31卷 16-20页
作者: 郑积富 仇惠英 潘金兰 岑建农 吴亚芳 张俊 吴德沛 薛永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目的探讨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常规核型(CC)分析,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TCF3-PBX1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两种BCR/ABL探针在Ph阳性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中的不同信号模式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0年 第2期27卷 166-170页
作者: 蒋慧 薛永权 潘金兰 张俊 戴海萍 吴亚芳 王勇 沈娟 陈苏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目的比较BCR/ABL双色额外信号探针(dual color extra-signal BCR/ABL probe,ES-FISH探针)及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dual color dual fusion BCR/ABL probe,D-FISH探针)在Ph阳性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WHO 2008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型修订解读
收藏 引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年 第5期30卷 416-421页
作者: 何广胜 吴德沛 孙爱宁 梁建英 刘丹丹 陈子兴 薛永权 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江苏苏州215006
2008年版WHO的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型集中了目前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及临床等方面研究进展,对MDS的分型做出了新修订。文章对有关MDS方面的修订做解读。
来源: 评论
硼替佐米对内皮细胞迁移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年 第6期31卷 403-406页
作者: 薛雷喜 江淼 谢丽倩 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目的 通过观察硼替佐米对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硼替佐米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 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分别处理12和24 h后内皮细胞系HMEC-1细胞的相对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模型观察细胞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友病A患者产生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相关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年 第3期31卷 168-171页
作者: 张露璐 余自强 张威 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目的分析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用期法检测FⅧ活性,确定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对85例经过FⅧ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K细胞KIR配体缺失对无关供者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年 第9期31卷 635-637页
作者: 孙爱宁 李渭阳 何军 鲍晓晶 周丽娜 吴德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近年来备受关注,它是个包括活化性或抑制性受体的多样性家族。目前NK细胞抑制性KIR的配体已明确,KIR2D12/3的配体为HLA—C1类分子,KIR2DLI的配体为HLA—C2类分子,KIR3DL1的配体为Bw4类分子,3D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核型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特点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年 第2期31卷 130-131页
作者: 刘丹丹 陈子兴 薛永权 梁建英 贡静霞 吴伟林 马勤芬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21500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前体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实质为血液细胞的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而导致外周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出现贫血、出血或感染等临床表现。主要特点为骨髓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等细胞形态发育异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友病A患者血浆FⅧ同种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年 第10期33卷 967-971页
作者: 张露璐 余自强 张威 赵益明 白霞 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215006
目的建立血友病A患者血浆FⅧ同种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以评估经替代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血浆FⅧ同种抗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血友病A患者140例,其中重型84例,中型34例,轻型22例,有患者均已经过FⅧ替代治疗;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80名.以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KIR受体-HLA配体基因不合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年 第8期31卷 556-559页
作者: 周丽娜 何军 孙爱宁 鲍晓晶 李渭阳 王荧 仇惠英 吴德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由活化性(a)受体和抑制性(i)受体组成,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尤其在单倍体移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供受者KIR受体.HLA配体不相合后,供者aKIR传递的激活信号不再被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年 第5期31卷 335-337页
作者: 李彩霞 吴德沛 孙爱宁 傅琤琤 金正明 唐晓文 仇惠英 何广胜 马骁 吴小津 刘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215006
硼替佐米作为种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体内、外已经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多发性骨髓瘤(MM)效应。实验表明硼替佐米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以及抑制骨髓基质细胞旁分泌IL-6途径介导抗MM效应;进步通过抑制MM细胞与骨髓基质的连接和抑制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