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93 篇 期刊文献
  • 172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96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64 篇 医学
    • 757 篇 临床医学
    • 108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7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1 篇 中西医结合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2 篇 工学
    • 5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1 篇 理学
    • 10 篇 生物学
    • 1 篇 化学
  • 5 篇 农学
    • 5 篇 作物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23 篇 造血干细胞移植
  • 72 篇 白血病
  • 66 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 54 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 51 篇 治疗
  • 44 篇 预后
  • 37 篇 血小板
  • 37 篇 急性髓系白血病
  • 35 篇 多发性骨髓瘤
  • 34 篇 基因突变
  • 32 篇 急性
  • 28 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26 篇 地西他滨
  • 26 篇 诊断
  • 22 篇 移植物抗宿主病
  • 21 篇 复发
  • 20 篇 伊马替尼
  • 17 篇 基因
  • 17 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 17 篇 dna突变分析

机构

  • 898 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 68 篇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
  • 59 篇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 52 篇 苏州大学
  • 16 篇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
  • 14 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 11 篇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
  • 10 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9 篇 血液学协同创新中...
  • 8 篇 苏州弘慈血液病医...
  • 7 篇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 7 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 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
  • 7 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 6 篇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
  • 5 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 4 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 4 篇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
  • 4 篇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作者

  • 443 篇 吴德沛
  • 238 篇 孙爱宁
  • 230 篇 阮长耿
  • 183 篇 仇惠英
  • 145 篇 陈苏宁
  • 143 篇 唐晓文
  • 127 篇 韩悦
  • 109 篇 王兆钺
  • 97 篇 金正明
  • 85 篇 苗瞄
  • 80 篇 何广胜
  • 70 篇 傅琤琤
  • 67 篇 马骁
  • 64 篇 岑建农
  • 64 篇 余自强
  • 63 篇 薛胜利
  • 58 篇 徐杨
  • 53 篇 赵益明
  • 53 篇 朱明清
  • 53 篇 白霞

语言

  • 965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实验室"
966 条 记 录,以下是681-690 订阅
排序:
四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的基因与表型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年 第3期32卷 147-152页
作者: 江明华 王兆钺 余自强 白霞 曹丽娟 苏健 孙雄华 张威 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目的研究4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方法用期法测定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FⅦ活性(FⅦ:C),用双抗夹心ELISA测定血浆中FVH抗原(FⅦ:Ag),用PCR结合测序分析各家系成员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例难治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临床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年 第10期32卷 697-698页
作者: 徐晶晶 胡晓慧 沈雅颖 孙爱宁 国风 何广胜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止血与血栓重点实验室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止血与血栓中心实验室215006
近年来,对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治疗取得了定的进展,治愈率也有提高,但是对于复发的T—ALL患者,其预后仍不乐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通过抑制核因子KB(NF—KB)依赖性的基因转录,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栓 出凝血疾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年 第3期31卷 161-163页
作者: 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苏州215006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是血液病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它不仅是血液病工作者的研究内容,还与很多非血液疾病,尤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些疾病密切相关,比如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文章就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今年来在诊疗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固醇血症相关的巨大血小板伴血小板减少与溶血性贫血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年 第9期32卷 635-637页
作者: 王兆钺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植物固醇血症(Phytosterolemia或sitosterolemia)是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代谢疾病,1974年由Bhattacharyya首次报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腱与皮下出现多个黄褐瘤、动脉粥样硬化、早发性冠心病与关节炎等,并可导致早期死亡。
来源: 评论
非综合征性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例及基因诊断
收藏 引用
中华内科杂志 2011年 第11期50卷 922-925页
作者: 薛胜利 陈艳 邱桥成 冯宇峰 戴兰 乔曼 吴德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215006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NSVCN)1例患者的基因突变及诊断方法。方法以1例NSVCN并进展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ELA2、HAX1、WASp和GFI1基因进行测序和突变分析。结果该例患者存在1种新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IA与M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年 第12期32卷 869-870页
作者: 王文娟 孙爱宁 仇惠英 李渭阳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215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现代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因其疗效优于其他蒽环类药物被广泛用于AML的治疗,米托蒽醌(MIT)是葸醌类抗肿瘤药的代表,同样应用广泛。本研究中我们对IA(IDA+阿糖胞苷)与MA(MIT+阿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年 第12期32卷 881-884页
作者: 陈苏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21500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髓系细胞分化发育异常、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主要特点。MDS是类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患者在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面可呈现显著的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产与进口盐酸万古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疗效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年 第9期32卷 632-633页
作者: 唐晓文 欧阳建 周民 孙爱宁 吴德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感染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在高剂量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处于减少或缺乏(粒缺)状态,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高感染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显得极为重要。
来源: 评论
两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产前诊断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1年 第6期28卷 679-682页
作者: 曹丽娟 王兆钺 李红 王玮 张威 丁洁 余自强 白霞 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215006 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
目的根据2个凝血因子V(factorV,FV)缺乏症家系已确定的突变位点(G16088C和G69969T)进行遗传咨询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于12周胎龄采集绒毛膜并提取DNA,通过分析微卫星DNA鉴定绒毛膜DNA未被母体细胞污染。分别扩增12周胎龄绒毛膜、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恶性血液病间充质干细胞改变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1年 第5期19卷 1319-1324页
作者: 田竑 吴德沛 陈广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江苏苏州21500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因其来源广泛、多分化潜能、支持造血、免疫调节等多个特性而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能。骨髓微环境在许多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作用,MSC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