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4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7 篇 历史学
    • 149 篇 考古学
    • 23 篇 中国史
    • 10 篇 世界史
  • 62 篇 理学
    • 27 篇 化学
    • 19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2 篇 地质学
    • 3 篇 生物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生态学
  • 59 篇 工学
    • 3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2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0 篇 艺术学
    • 19 篇 美术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11 篇 文物保护
  • 9 篇 文物
  • 8 篇 人骨
  • 8 篇 生业经济
  • 7 篇 植硅体
  • 7 篇 红外光谱
  • 6 篇 拉曼光谱
  • 6 篇 绿松石
  • 6 篇 新疆
  • 5 篇 食谱
  • 5 篇 壁画
  • 5 篇 颜料
  • 5 篇 制作工艺
  • 5 篇 彩绘文物
  • 4 篇 考古学
  • 4 篇 石人子沟遗址
  • 4 篇 蛋白胶料
  • 4 篇 新石器时代
  • 4 篇 丝织品
  • 4 篇 丝绸之路

机构

  • 186 篇 西北大学
  • 75 篇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
  • 31 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29 篇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
  • 15 篇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
  • 12 篇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
  • 10 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8 篇 西北工业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5 篇 考古探测与文物保...
  • 5 篇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
  • 5 篇 陕西历史博物馆
  • 5 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3 篇 敦煌研究院
  • 3 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
  • 3 篇 敦煌研究院国家古...

作者

  • 43 篇 王丽琴
  • 24 篇 杨璐
  • 22 篇 温睿
  • 20 篇 yang lu
  • 20 篇 wen rui
  • 19 篇 wang li-qin
  • 15 篇 陈靓
  • 14 篇 孙满利
  • 13 篇 wang liqin
  • 13 篇 黄建华
  • 13 篇 凌雪
  • 12 篇 马健
  • 12 篇 孙凤
  • 12 篇 刘妍
  • 12 篇 杨富巍
  • 11 篇 liu yan
  • 10 篇 赵东月
  • 10 篇 ling xue
  • 10 篇 先怡衡
  • 10 篇 chen liang

语言

  • 2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西藏曲龙遗址塞拉钦波普地点M2出土饰品的科学分析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年 第6期43卷 1854-1861页
作者: 吕新妍 刘妍 杨富巍 于春 席琳 夏格旺堆 张坤 先怡衡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技术系 陕西西安710127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127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43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西藏拉萨850030
曲龙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是一处延续时间极长且遗存类型丰富的人类活动遗迹。所研究的饰品出土于曲龙遗址塞拉钦波普地点2号墓(M2),距今约2700~2400年。由于制作时的加工打磨和长期地下埋藏所遭受的风化侵蚀,已无法单从外观上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类颅骨筛状眶与多孔性骨肥厚研究回顾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3年 第4期42卷 564-574页
作者: 赵东月 李昊潞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筛状眶(Cribra orbitalia)和多孔性骨肥厚(Porotic hyperostosis)是考古出土人类骨骼遗存上最常见的两种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颅骨穹窿和眼眶位骨骼表面的多孔性损伤、板障增厚和皮质层变薄。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众多学者对这两种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商末周初殉人植物性食物组成分析——来自牙结石中的淀粉粒和植硅体证据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3年 第1期43卷 242-255页
作者: 宋阿倩 豆海锋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殉人的植物性食物组成分析是了解个体乃至群体生活习性和生活状况的重要基础,对于殉人的身份辨识及殉葬制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商周时期存在大量墓葬殉人现象,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殉人与墓主关系、殉人身份辨识等方面,对其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云南大阴洞遗址先民生业经济方式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1年
作者: 赵东月 吕正 张泽涛 刘波 凌雪 万杨 杨帆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山州文物管理所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农业的起源和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关于云南地区农业的发生和发展历程,尤其是云南南地区先民的生业方式,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大阴洞遗址出土的17例人骨标本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索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会理猴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拔牙风俗初探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2年 第4期42卷 1094-1107页
作者: 赵东月 王铭 张燕 刘化石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46
作为一种仪式现象,有意识拔除健康牙齿以表达某些信息的拔牙行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分布,年代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近现代。根据以往研究,我国境内拔牙风俗有自己的源流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居民中,并从黄河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0~14世纪丝绸之路中段古代城市动物利用初探——以新疆达勒特古城2017年出土动物遗存为例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2年 第1期42卷 47-58页
作者: 李悦 黄泽贤 党志豪 陈婷 程若馨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1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地区位于欧亚草原东端,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区域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研究新疆地区的古代生业经济能够为认识丝绸之路沿线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以往从动物考古角度对新疆地区生业经济的研究主要关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巴中水宁寺摩岩石刻的彩绘颜料分析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年 第2期42卷 505-511页
作者: 孙凤 王若苏 梁雅鑫 刘伽如 姚雪 赵凡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西安710069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41
巴中水宁寺摩崖造像以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致著称于世,但潮湿的环境,不稳定的崖体,半露天的保存环境使水宁寺石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石刻的艺术性,因此水宁寺摩崖造像保护修复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对水宁寺石刻颜料的分析,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陕西旬邑枣林河滩遗址出土商周时期骨制品研究
收藏 引用
南方文物 2021年 第4期 183-188页
作者: 黄泽贤 成芷菡 王楚喻 李悦 豆海锋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016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陕西省旬邑县枣林河滩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包含商周时期骨制品一百余件,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视角对这批骨制品进行研究。骨制品可分为坯料、半成品和成品,其选料多采用黄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先秦时期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的一致性与不平衡性:以西安弓背崖遗址为例
收藏 引用
南方文物 2020年 第4期 163-172页
作者: 唐丽雅 杨俊辉 郭昕 田洁 韩凯 张翔宇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西安弓背崖遗址位于关中平原地区。配合田野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仰韶、东周和秦汉时期的浮选祥品,其中又以仰韶和东周时期的样品为典型。浮选发现了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小麦(Triticum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考古学视野下的梁带村芮国居民性别分工初探
收藏 引用
文博 2018年 第5期 69-76页
作者: 穆艾嘉 陈靓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69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是近年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对于探讨芮国历史、两周丧葬制度与社会风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生物考古的角度着手,对梁带村芮国墓地小型墓葬居民肱骨、股骨、胫骨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男女性居民四肢骨发育程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