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652 篇 期刊文献
  • 1,41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0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556 篇 教育学
    • 3,75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19 篇 教育学
    • 31 篇 体育学
  • 529 篇 医学
    • 400 篇 临床医学
    • 7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5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0 篇 中西医结合
    • 14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00 篇 管理学
    • 264 篇 公共管理
    • 9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9 篇 工商管理
  • 294 篇 法学
    • 166 篇 社会学
    • 8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5 篇 法学
    • 15 篇 政治学
    • 15 篇 民族学
  • 121 篇 经济学
    • 115 篇 应用经济学
    • 13 篇 理论经济学
  • 76 篇 工学
    • 2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4 篇 软件工程
    • 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7 篇 文学
    • 2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3 篇 新闻传播学
    • 17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7 篇 理学
    • 45 篇 生物学
    • 7 篇 数学
  • 49 篇 哲学
    • 48 篇 哲学
  • 24 篇 艺术学
    • 14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8 篇 历史学
  • 6 篇 农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373 篇 大学生
  • 225 篇 心理健康
  • 129 篇 自尊
  • 124 篇 青少年
  • 117 篇 心理素质
  • 108 篇 中学生
  • 103 篇 事件相关电位
  • 98 篇 社会支持
  • 95 篇 抑郁
  • 92 篇 神经机制
  • 72 篇 情绪
  • 71 篇 信度
  • 68 篇 应对方式
  • 68 篇 注意偏向
  • 68 篇 主观幸福感
  • 66 篇 erp
  • 66 篇 效度
  • 66 篇 儿童
  • 61 篇 影响因素
  • 61 篇 性别差异

机构

  • 5,845 篇 西南大学
  • 201 篇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
  • 100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7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72 篇 重庆师范大学
  • 52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52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51 篇 绵阳师范学院
  • 51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39 篇 教育部认知与人格...
  • 3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36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35 篇 北京大学
  • 32 篇 重庆文理学院
  • 30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29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9 篇 西华师范大学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
  • 28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27 篇 重庆大学

作者

  • 516 篇 黄希庭
  • 387 篇 张庆林
  • 302 篇 陈红
  • 252 篇 张进辅
  • 244 篇 李红
  • 195 篇 张大均
  • 190 篇 赵玉芳
  • 171 篇 陈旭
  • 165 篇 邱江
  • 152 篇 huang xiting
  • 152 篇 毕重增
  • 126 篇 huang xi-ting
  • 126 篇 郭成
  • 122 篇 冯廷勇
  • 119 篇 chen hong
  • 117 篇 郑涌
  • 113 篇 杨东
  • 112 篇 zhang qing-lin
  • 111 篇 陈安涛
  • 108 篇 li hong

语言

  • 6,053 篇 中文
  • 9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60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食物抑制控制训练改变饮食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 第5期33卷 744-752页
作者: 杨营凯 夏海硕 聂号雨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400715
肥胖问题给我国国民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干预饮食行为以减少过度进食并防控肥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抑制控制训练对饮食行为的微弱影响不同,食物抑制控制训练具有显著效果,但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转学习的认知神经基础及在精神病理学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 2025年 第2期48卷 295-305页
作者: 相婕 冯廷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400715
反转学习是一种反映认知灵活性的关键认知能力。当前研究结合强化学习模型和脑影像研究,探讨了反转学习的认知神经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强化学习模型将反转学习分解为决策、反馈和学习(即根据反馈来调整后续行为)三个认知过程,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刻板印象威胁对社交趋避倾向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5年 第1期33卷 169-173,208页
作者: 陈清 赵玉芳 张超 毕重增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400715
目的:刻板印象威胁会破坏社会关系,也会增加对社会支持的寻求,多重威胁框架理论认为这可能与威胁类型有关。本研究基于刻板印象威胁分型,系统考察刻板印象威胁对社交趋避倾向的作用。方法:实验1(n=165)和实验2(n=168)分别启动自我概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醒静息过程的记忆巩固:来自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的证据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 第5期33卷 729-743页
作者: 雷旭 翁琳曼 喻婧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睡眠神经影像中心重庆400715
清醒静息和睡眠都有利于记忆离线巩固。但两者在记忆巩固中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共有的认知神经机制我们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拟采用脑电、功能磁共振、时域干涉电刺激、计算神经科学建模等多项前沿技术,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通过清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类为什么会拖延?基于多模态多组学视角的解读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 第3期33卷 520-536页
作者: 肖瑶 王雪珂 冯廷勇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400715
拖延是一种跨文化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行为,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情绪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尽管已有文献对于拖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对其成因的全面理解仍有待深入。本文从多模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老年人对“伤心地”的记忆增强效应:来自视空间延迟回忆的证据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 2025年 第2期48卷 359-370页
作者: 马玉婷 徐红州 贵文君 胡馨月 喻婧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400715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 宁波315211
负性情绪会促进记忆的形成和维持,具有生存意义。然而该情绪记忆增强效应随着年老化的变化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在情绪视空间任务中延迟联结记忆及其神经表征的特点和差异尚不明确。即时回忆时老年人和年轻人展现出相同的记忆表现,而12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睡眠效率相关的皮质醇觉醒反应的变异性及其与特质焦虑和心理弹性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心理学 2025年 第1期57卷 84-99页
作者: 杨子健 赵小淋 郭凯格 罗家豪 杜腾飞 张雅洁 胡月琴 杨娟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71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北京100875
皮质醇觉醒反应(CAR)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引入多天内CAR变异性作为新指标,以弥补传统CAR平均量指标因受状态类因素影响而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并探究其与特质焦虑和心理弹性的关系。实验1通过自然睡眠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自尊和亲子亲合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年 第1期41卷 99-108页
作者: 余宾 郭成 缪华灵 彭于珏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5482名来自7所小学的四到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自尊和亲子亲合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显著负向预测小学生的攻击行为;(2)师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刍思维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消极自我信念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学 2025年 第5期57卷 792-804,I0001,I0002页
作者: 耿莉 冯秋阳 李彧 邱江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反刍思维如何通过影响消极自我信念进一步影响社交焦虑,是当前社交焦虑认知模型中尚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系统考察了反刍思维、消极自我信念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作用机制。实验1采用状态诱导任务,观察反刍思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刍思维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消极自我信念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心理学 2025年 第5期57卷 792-806页
作者: 耿莉 冯秋阳 李彧 邱江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反刍思维如何通过影响消极自我信念进一步影响社交焦虑,是当前社交焦虑认知模型中尚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系统考察了反刍思维、消极自我信念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作用机制。实验1采用状态诱导任务,观察反刍思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