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2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0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7 篇 农学
    • 101 篇 植物保护
    • 11 篇 林学
    • 10 篇 园艺学
    • 6 篇 作物学
    • 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畜牧学
  • 78 篇 理学
    • 49 篇 生态学
    • 33 篇 生物学
  • 12 篇 工学
    • 4 篇 林业工程
    • 4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7 篇 医学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主题

  • 40 篇 蚁科
  • 17 篇 群落
  • 16 篇 生物多样性
  • 16 篇 生物信息学
  • 13 篇 多样性
  • 10 篇 分泌蛋白
  • 10 篇 生物信息学分析
  • 9 篇 分布格局
  • 9 篇 云南切梢小蠹
  • 9 篇 蚂蚁
  • 9 篇 大型真菌
  • 9 篇 云南
  • 8 篇 物种多样性
  • 8 篇 垂直带
  • 8 篇 物种
  • 8 篇 群落结构
  • 8 篇 抑菌活性
  • 7 篇 理化性质
  • 7 篇 遗传关系
  • 6 篇 核桃

机构

  • 186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43 篇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
  • 10 篇 云南省高校森林灾...
  • 7 篇 昆明学院
  • 7 篇 云南农业大学
  • 6 篇 云南省高校森林灾...
  • 6 篇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
  • 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 篇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
  • 4 篇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
  • 3 篇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
  • 3 篇 云南中医药大学
  • 2 篇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
  • 2 篇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
  • 2 篇 德宏州林业和草原...
  • 2 篇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
  • 2 篇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
  • 2 篇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
  • 2 篇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
  • 2 篇 云南大学

作者

  • 55 篇 韩长志
  • 46 篇 徐正会
  • 37 篇 伍建榕
  • 33 篇 xu zhenghui
  • 27 篇 马焕成
  • 24 篇 祝友朋
  • 23 篇 han changzhi
  • 23 篇 陈健鑫
  • 21 篇 张新民
  • 21 篇 wu jianrong
  • 19 篇 刘霞
  • 18 篇 杨斌
  • 18 篇 liu xia
  • 18 篇 闫晓慧
  • 17 篇 熊忠平
  • 17 篇 zhang xinmin
  • 16 篇 ma huancheng
  • 16 篇 张东华
  • 15 篇 yang bin
  • 14 篇 刘丽

语言

  • 20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控制重点实验室"
203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及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收藏 引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年 第3期39卷 590-597页
作者: 李彪 熊忠平 徐正会 翟奖 周雪英 许国莲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4
【目的】揭示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种类及其分布规律,为青藏高原腹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科学数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及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采获频次分析法对比研究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群落与分布格局研究
收藏 引用
云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 第3期37卷 365-378页
作者: 杨林 杨蕊 徐正会 武必念 都红 张新民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
【目的】揭示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该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群落与物种分布格局。【结果】在9块样地中采获蚂蚁8亚科49属104种,其中优势种3个,较常见种12个,较稀有种30个,稀有种59...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里氏木霉与黏绿木霉中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20年 第5期36卷 1119-1125页
作者: 祝友朋 韩长志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4
为了更好地解析里氏木霉和黏绿木霉在次生代谢产物关键基因方面的差异,以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为例,通过antiSMASH预测网站对上述2种木霉开展次生代谢产物基因找寻。结果表明,里氏木霉中含有87个NRPS蛋白,而黏绿木霉中含有214个NRPS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希金斯炭疽菌中碳水化合物酶类蛋白的理化质分析
收藏 引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 第3期37卷 46-51页
作者: 韩长志 祝友朋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24
为深入了解希金斯炭疽菌中化合物酶类蛋白(CAZymes)的功能,以前期获得的238个CAZymes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理化质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近2/3的蛋白理论等电点小于6,属于酸蛋白,同时,通过随机数软件对上述蛋白进行10%抽样分析,明确了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核桃细菌黑斑病菌分泌蛋白质的理化质及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9年 第2期35卷 295-301页
作者: 祝友朋 韩长志 熊智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4
核桃细菌黑斑病严重影响着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是核桃生产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以及卵菌的分泌蛋白质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核桃细菌黑斑病菌CFBP2528、CFBP7179、CFBP8253、DW3F3、J...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间作柿子树对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23年 第12期36卷 2651-2661页
作者: 郑娇 刘娟娟 张东华 伍建榕 刘丽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控制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24
【目的】揭示柿子树与苹果树间作体系下,苹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质。【方法】以间作(I)和非间作(NI)的苹果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间作柿子树增加了苹果根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灭字脊虎天牛触角转录组中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
收藏 引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 第2期36卷 193-202页
作者: 吉帅帅 庄翔麟 刘乃勇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 昆明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24
【目的】发掘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olat)成虫触角中的OBP基因,明确OBP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测序平台对灭字脊虎天牛的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BLAST同源搜索的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分泌蛋白及CAZymes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 第5期41卷 152-160页
作者: 韩长志 许僖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4
为了明确对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分泌蛋白及CAZymes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笔者对丝状真菌分泌蛋白及CAZymes基本特征、分类情况以及预测方法、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基于前人对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分泌蛋白以及CAZymes的报道,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不同植物提取物、茵陈二炔酮抑菌活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24年 第4期37卷 714-721页
作者: 廖仕梅 俞舒谊 杨态娇 罗建梅 李青 闫晓慧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24
[目的]明确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和茵陈二炔酮对病原菌的抑菌活,为马铃薯早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利用菌丝生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切梢小蠹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对比观察
收藏 引用
环境昆虫学报 2024年 第4期46卷 1006-1017页
作者: 鲁国艳 张梦蝶 袁会 杨斌 李宗波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24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 & 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