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840 篇 期刊文献
  • 942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3,78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660 篇 工学
    • 2,449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1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64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77 篇 电气工程
    • 159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49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3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9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74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39 篇 机械工程
    • 3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7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1 篇 生物工程
    • 19 篇 土木工程
    • 16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6 篇 软件工程
    • 14 篇 光学工程
  • 286 篇 理学
    • 136 篇 化学
    • 92 篇 物理学
    • 32 篇 数学
    • 24 篇 大气科学
  • 26 篇 医学
    • 20 篇 临床医学
  • 16 篇 管理学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农学
  • 7 篇 教育学
  • 5 篇 经济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363 篇 数值模拟
  • 101 篇 两相流
  • 101 篇 超临界水
  • 96 篇 气液两相流
  • 85 篇 传热
  • 76 篇 传热特性
  • 62 篇 制氢
  • 51 篇 生物质
  • 51 篇 流型
  • 50 篇 氢气
  • 48 篇 实验研究
  • 48 篇 强化传热
  • 46 篇 天然气
  • 45 篇 强化换热
  • 41 篇 太阳能
  • 40 篇 分子动力学
  • 39 篇 水平管
  • 39 篇 压降
  • 37 篇 流动特性
  • 35 篇 换热系数

机构

  • 3,663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17 篇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
  • 60 篇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
  • 39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35 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30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9 篇 西安石油大学
  • 2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4 篇 清华大学
  • 22 篇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
  • 1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7 篇 西安理工大学
  • 16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5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15 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15 篇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
  • 1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3 篇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
  • 13 篇 美国akron大学
  • 13 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作者

  • 430 篇 郭烈锦
  • 261 篇 黄佐华
  • 236 篇 何雅玲
  • 227 篇 严俊杰
  • 215 篇 陶文铨
  • 204 篇 白博峰
  • 165 篇 王秋旺
  • 163 篇 秋穗正
  • 139 篇 毕勤成
  • 138 篇 苏光辉
  • 131 篇 陈听宽
  • 121 篇 田文喜
  • 120 篇 陈斌
  • 120 篇 杨冬
  • 108 篇 刘明
  • 103 篇 魏进家
  • 100 篇 huang zuohua
  • 98 篇 yang dong
  • 97 篇 liu ming
  • 96 篇 李会雄

语言

  • 3,781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37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冷却条件下液态铅横管束动传热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动力工程 2025年 第1期46卷 116-127页
作者: 李良星 许向阳 向祖涛 石尚 雷振欣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液态金属冷却剂在主换热器内的动传热特性对铅冷快堆的高效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针对螺旋盘管式换热器中管束布置特征,建立了液态铅横管束二维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适用于液态铅横管束动的湍普朗特数模型,采用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H_(3)/H_(2)动状态下的激光点火及燃烧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5年 第3期46卷 988-995页
作者: 张俊杰 陈子豪 矫健 胡二江 黄佐华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本文基于动点火平台,在不同掺氢比和当量比条件下,对NH_(3)/H_(2)混合气进行了激光点火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点火成功率、最小点火能量(MIE)及火焰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掺混H(2)后能有效降低混合气的MIE,其中掺混比为10%时效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循环化床锅炉深度调峰时水冷壁动不稳定特性计算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59卷 68-77,92页
作者: 李维腾 郭泽瑞 韩磊 杨冬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针对深度调峰时超临界循环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道内的汽液两相动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况的频域法数学模型。通过对质量、能量、动量方程进行小扰动线性化后经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了用于描述管道内汽液动稳定性的传递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机翼近场尾动特性的附着涡模型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 第4期59卷 213-222页
作者: 许向阳 李良星 向祖涛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710049西安
为研究飞机尾演化过程中的旋涡初始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附着涡模型的尾初始特征参数计算方法,用于准确计算飞机近场初始尾环量、涡核间距和涡核半径等特征参数。采用SST k-ω湍模型对NACA0012直机翼的尾特性进行了三维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极振动对光电催化分解水气泡动力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59卷 13-22页
作者: 徐强 聂腾飞 叶星淼 佘永璐 罗欣怡 王孟莎 郭烈锦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为解决光电催化分解水反应器中气泡长时间附着于光电极表面,从而导致有效活化面积减少和产气效率下降的问题,构建耦合振动系统的光电分解水制氢气泡动力学可视化实验平台,提出通过给电极施加不同振幅和频率振动以加速气泡脱离光电极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永磁驱动液态金属磁-电--热耦合特性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 第3期59卷 67-76页
作者: 雷贤良 郭汶沧 李智宁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针对可靠、低成本的液态金属驱动方法仍十分缺乏的现状,利用旋转永磁本身磁场与导电体中产生的错位感应磁场间的洛伦兹力来驱动液态金属,提出了磁-电--热的多物理场耦合计算的有限元仿真方法,构建了U型通道耦合分析模型,研究了气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甲烷/甲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电特性与内部多物理场分布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 第3期59卷 9-20页
作者: 李博涵 刘畅 王朝阳 刘明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为揭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在不同种类燃料供应时电池内部多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建立并验证了多场耦合的三维平板式SOFC单电池模型,对比研究了以氢气、甲烷、甲醇为燃料的SOFC稳态性能差异,获得了电池内部温度场、浓度场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耦合熔盐储热的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5年 第1期46卷 42-50页
作者: 赵朝成 刘明 倪广涛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储能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压缩空气储能是极具潜力的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耦合熔盐储热的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立了系统热力性能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电负荷需求下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uSO_(4)/NaOH催化稠油原位水热改质规律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5年 第3期46卷 846-850页
作者: 周衍涛 赵秋阳 张延龙 赵珂宇 柯博文 金辉 郭烈锦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稠油虽然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但是动性差、开采难度大。原位改质技术是通过水热裂解反应在地下原位对稠油进行改质降黏,能显著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原位改质技术常用过渡金属类物质作为催化剂,基于对过渡金属催化水热裂解反应的机理的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级混式混输泵气液两相增压特性
收藏 引用
化工学报 2025年 第2期76卷 554-563页
作者: 戴晓宇 徐强 杨晨宇 苏筱斌 郭烈锦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49
在高入口含气率下,混输泵的增压性能剧烈恶化,对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采用surging test和mapping test两种测试方法,全方位探讨了多运行参数对三级混式混输泵整体与级间气液两相增压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