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82 篇 期刊文献
  • 7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5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11 篇 工学
    • 338 篇 电气工程
    • 13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5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4 篇 机械工程
    • 1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0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0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 篇 光学工程
    • 6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4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4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 篇 矿业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62 篇 理学
    • 43 篇 物理学
    • 10 篇 化学
    • 8 篇 生物学
  • 8 篇 管理学
    • 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医学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4 篇 艺术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主题

  • 14 篇 沿面闪络
  • 11 篇 永磁同步电机
  • 10 篇 局部放电
  • 10 篇 环氧树脂
  • 10 篇 介质阻挡放电
  • 10 篇 绝缘子
  • 9 篇 放电特性
  • 8 篇 真空
  • 7 篇 流体模型
  • 7 篇 介电性能
  • 7 篇 低温等离子体
  • 7 篇 镁铝水滑石
  • 7 篇 载流量
  • 7 篇 空间电荷
  • 6 篇 纳米复合材料
  • 6 篇 力学性能
  • 6 篇 电力电缆
  • 6 篇 测量
  • 6 篇 高压断路器
  • 6 篇 数字控制

机构

  • 489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83 篇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
  • 37 篇 西安理工大学
  • 16 篇 陕西科技大学
  • 13 篇 武汉大学
  • 12 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1 篇 湖南大学
  • 11 篇 合肥工业大学
  • 9 篇 江苏大学
  • 9 篇 同济大学
  • 9 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 9 篇 空军工程大学
  • 9 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9 篇 青岛科技大学
  • 8 篇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
  • 8 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 8 篇 西安科技大学
  • 6 篇 长安大学
  • 6 篇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6 篇 陕西省智能电网重...

作者

  • 63 篇 张冠军
  • 21 篇 穆海宝
  • 19 篇 别朝红
  • 19 篇 zhang guanjun
  • 19 篇 姚学玲
  • 19 篇 荣命哲
  • 19 篇 谢彦召
  • 18 篇 bie zhaohong
  • 16 篇 常正实
  • 16 篇 马西奎
  • 14 篇 刘志远
  • 13 篇 ding tao
  • 13 篇 丁涛
  • 12 篇 zhang guan-jun
  • 12 篇 陈景亮
  • 12 篇 彭宗仁
  • 12 篇 xie yanzhao
  • 12 篇 王小华
  • 12 篇 石建稳
  • 12 篇 李兴文

语言

  • 55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设备与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55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基于电致伸缩效应的水中纳秒脉冲放电起始机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1年 第2期70卷 354-362页
作者: 李元 李林波 温嘉烨 倪正全 张冠军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水中纳秒脉冲放电的起始阶段包含了丰富的物理过程,现有实验诊断技术在揭示数纳秒内液体中电荷输运、倍增过程方面还有不少困难,放电起始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建立了针板电极二维轴对称水中放电物理模型,仿真研究纳秒脉冲导致的水中电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压介质阻挡辉光放电脉冲的阴极位降区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值仿真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7年 第2期66卷 257-268页
作者: 姚聪伟 马恒驰 常正实 李平 穆海宝 张冠军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常用于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其放电特性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建立了流体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其辉光放电脉冲特性.从发光结构、粒子分布和电场分布等方面说明了该类型放电辉光结构的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针-网电极离子风激励器推力与推功比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3年 第7期62卷 284-290页
作者: 王维 杨兰均 高洁 刘帅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本文搭建了一种无摩擦气垫悬浮测试平台测量了19针和31针-网电极离子风激励器产生的推力特性,为多针-网电极离子风激励器作为新型动力源提供动力控制方法.通过研究多针-网间隙、针-针间距、针尖曲率半径和电晕电压电流对离子风激励器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力系统混沌振荡的等效快速终端模糊滑模控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3年 第19期62卷 99-105页
作者: 倪骏康 刘崇新 庞霞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电力系统混沌振荡被认为是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相图、李雅普诺夫指数图和时域波形图分析了二阶电力系统混沌振荡的动力学行为,并提出了等效快速终端模糊滑模控制来抑制电力系统混沌振荡,使其恢复到同步运行状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类由饱和引起的非线性现象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08年 第2期57卷 720-725页
作者: 邹建龙 马西奎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以一个功率因数校正boost变换器为例,描述了当系统在饱和与非饱和状态间不断切换时出现的一类非线性现象,分析了这些现象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推导了考虑饱和的分段微分方程,并据此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一方面会出现倍周期分岔和混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200kV的多功能脉冲辐射系统研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1年 第20期70卷 183-192页
作者: 吕泽琦 谢彦召 苟明岳 陈晓宇 周金山 李梅 周熠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研制了一套峰值电压200 kV的多功能脉冲辐射系统,该系统具有产生脉冲电子束和脉冲X射线的功能,在两种运行状态中可以灵活切换.系统包括脉冲功率驱动源、真空二极管和实验腔体,其中,脉冲功率驱动源由Marx发生器、高储能的水介质传输线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单周控制Buck变换器中的降频现象分析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08年 第5期57卷 2842-2848页
作者: 王发强 张浩 马西奎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研究了单周控制Buck变换器中的降频现象,并给出了降频现象发生的临界条件以及电感电流断续导电模式(DCM)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CM)的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降频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复位积分器的输出电压在n个时钟周期内不能达到参考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半导体闪络引起的材料表面破坏现象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08年 第8期57卷 5130-5137页
作者: Zhao Wen-Bin 张冠军 Yan Zhang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长期以来,沿半导体表面的闪络现象使得很多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只能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电场下,限制了它们的发展,而目前对半导体闪络的物理机理尚不明确.开展了冲击高压下Si及GaAs半导体的表面闪络实验,通过红外摄影观察到闪络过程中半导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脉冲电压上升沿对He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管内放电发展演化特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2年 第2期71卷 191-203页
作者: 朱彦熔 常正实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手段,以直流脉冲电压驱动的双环电极结构He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为例,研究了电压上升沿时间对管内放电等离子体发展演化特性的影响.随着电压上升沿的改变,管内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区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字控制单相全桥电压型逆变电路的改进离散迭代模型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3年 第5期62卷 49-58页
作者: 吴旋律 肖国春 雷博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针对数字控制单相全桥电压型逆变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本文建立了一种改进离散迭代模型.改进离散迭代模型结合了平均模型和传统离散迭代模型的优点,能够精确分析数字控制延时以及采样保持过程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可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