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肝衰竭的病因构成及变迁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来自陕西省的97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肝衰竭临床类型,分为急性肝衰竭(ALF)(n=115)、亚急性肝衰竭(SALF)(n=165)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n=695)3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LF的首要病因为药物(25.22%,29/115),其次为HBV感染(21.74%,25/115);SALF的首要病因为HBV感染(35.15%,58/165),其次为药物(27.27%,45/165);ACLF的首要病因为HBV感染(87.19%,606/695),其次为酒精(3.45%,24/695)。HBV感染、酒精性及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年龄分布区间主要以20~60岁(595/689)、30~40岁(22/32)及30~70岁(67/89)为主。近5年HBV感染相关的肝衰竭比例较前5年显著下降(61.52% vs 81.33%,χ^2=45.87,P<0.001);药物性及酒精性肝衰竭的发病率较前5年显著升高(药物:13.14% vs 4.44%,χ^2=22.10,P<0.001;酒精:4.76% vs 1.56%,χ^2=7.85,P=0.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近5年HBV相关肝衰竭发病年龄显著高于前5年患者发病年龄[(45.3±13.0)岁 vs (42.5±12.9)岁,t=-2.567,P=0.011]。结论 慢性HBV感染的管理仍然是控制肝衰竭的重要环节,同时需加强药物性及酒精性肝病的防治,高龄肝衰竭患者的救治需重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