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历史学
    • 8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城乡规划学

主题

  • 2 篇 关中士人
  • 2 篇 唐代
  • 2 篇 长安城
  • 1 篇 隋唐
  • 1 篇 文学活动
  • 1 篇 自然灾害
  • 1 篇 晋国都城体系
  • 1 篇 西汉
  • 1 篇 关中文学
  • 1 篇 曲沃
  • 1 篇 天下之中
  • 1 篇 明清
  • 1 篇 旱灾
  • 1 篇 儒士
  • 1 篇 博学鸿词科
  • 1 篇 西周
  • 1 篇 地震观
  • 1 篇 地震构想
  • 1 篇 圣都与俗都
  • 1 篇 终南山

机构

  • 9 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6 篇 潘明娟
  • 2 篇 常新
  • 1 篇 董永强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地中、土中、天下之中概念的演变与认同:基于西周洛邑都城选址实践的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史研究 2021年 第1期 5-20页
作者: 潘明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西周初期,围绕新都洛邑的选址,所出现的地中、土中、天下之中地理概念,其位置均指向洛阳一带,展现了"中"与都城的密切关系。西周初期"中"字的表达,具有突出地理区域中心、政治统治中心、经济发展中心文化融合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旱涝灾害背景下的汉长安城水资源利用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 第1期41卷 172-180,192页
作者: 潘明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126
将汉长安城水资源利用置于旱涝灾害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以把握西汉时期利用水资源的思路。西汉气候灾害频仍,尤其是汉武帝时期长安地区旱灾频繁且严重,明确了西汉长安城水利“所以备旱”的观念。因此,在城市供水方面有效利用地上水,扩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圣都与俗都:晋国都城体系的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 第2期9卷 115-121页
作者: 潘明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126
用圣都俗都理论考察晋国都城体系发现:在晋国都城发展的第二和第三阶段,有曲沃、绛、新田三座都城,其中,曲沃由于是晋武公一支的发迹之地,并且拥有宗教祭祀的崇高地位,因此,一直是宗教祭祀中心,是晋国的圣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宗教祭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然灾害视域下的西周末期政治重心东迁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 2020年 第1期36卷 68-74页
作者: 潘明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西周末期,随着黄河流域气候的逐渐干旱寒冷,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其中旱灾14年次、寒灾2年次、震灾2年次;西周末期政治重心的转移是在特定灾害背景下的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西周末期一百多年的天灾,导致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游地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旱灾视域下的隋唐长安城地表水资源利用
社会史研究
收藏 引用
社会史研究 2020年 第1期 47-60页
作者: 潘明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本文将隋唐长安城水资源利用置于旱灾背景下进行考察,剖析旱灾对隋唐长安城水资源利用的影响。隋文帝开皇初年,在旱灾背景下,规划和建设了新都的城市供水系统——永安渠、清明渠和龙首渠,主要供应城市西部和东北部用水;唐玄宗时期,关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唐代京师地震及唐人地震观
收藏 引用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2期21卷 40-48页
作者: 潘明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126
唐代地震具有时段上的典型性,同时,京师地区具有典型的区域研究价值。为探讨唐代京师地震的特征,分析唐人在同地震接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树立的地震观,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唐代290年间,京师地区共发生地震34年次,唐代京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唐代儒士与终南山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 2017年 第6期33卷 21-26页
作者: 董永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所 西安710071
终南山北接唐都长安。近山地带的寺院、道观、别业就成为唐代儒士习业、待考、守选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士们聚会交游的理想处所。对于儒士们来说,长安城和终南山成为人生之路重要的两个时段。进是追逐功名利禄的捷径;退是隐居终南,纵情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清关中士人的文社活动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 2017年 第2期33卷 58-64,78页
作者: 常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所/人文学院 西安721065
士人结社与文学关系的问题在当代明清文学研究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它揭橥了自唐以来文化权利下移及士人群体扩大的史实及这一现象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明清文人集会与结社的情况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征,到清代基本延续了这一趋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熙博学鸿词科中关中士人及其文学活动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 2016年 第1期32卷 77-82页
作者: 常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所 西安721065
康熙年间博学鸿词科既是清初的一项文化策略,也是一件政治事件,这次参加己未特科的在野士人近二百人,中进士者近五十人,它对于缓解当时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笼络在野的知识分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标志着清初统治者在文化统治方面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