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1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5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5 篇 法学
    • 43 篇 民族学
    • 24 篇 政治学
    • 17 篇 社会学
    • 1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法学
    • 2 篇 公安学
  • 54 篇 经济学
    • 38 篇 应用经济学
    • 19 篇 理论经济学
  • 54 篇 历史学
    • 33 篇 考古学
    • 29 篇 中国史
    • 6 篇 世界史
  • 52 篇 管理学
    • 21 篇 公共管理
    • 20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7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1 篇 哲学
    • 21 篇 哲学
  • 21 篇 文学
    • 1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4 篇 理学
    • 9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数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农学
    • 3 篇 水产
  • 6 篇 工学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72 篇 西藏
  • 10 篇 乡村振兴
  • 8 篇 改革开放
  • 7 篇 藏传佛教
  • 7 篇 民主改革
  • 7 篇 脱贫攻坚
  • 6 篇 历史
  • 5 篇 新时代
  • 5 篇 农牧区
  • 5 篇 高质量发展
  • 4 篇 相对贫困
  • 4 篇 西藏乡村
  • 4 篇 共同富裕
  • 4 篇 农牧民增收
  • 4 篇 吐蕃
  • 4 篇 中国化
  • 4 篇 精准扶贫
  • 3 篇 中国共产党
  • 3 篇 茶马古道
  • 3 篇 阿里地区

机构

  • 61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45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41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33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25 篇 西藏大学
  • 23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19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10 篇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
  • 10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9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9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5 篇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
  • 4 篇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
  • 4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西北民族大学
  • 3 篇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3 篇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
  • 3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24 篇 徐伍达
  • 21 篇 陈朴
  • 16 篇 达瓦次仁
  • 11 篇 白玛措
  • 9 篇 方晓玲
  • 8 篇 妮妮美朵
  • 8 篇 米玛次仁
  • 8 篇 杨亚波
  • 7 篇 李林辉
  • 7 篇 阴海燕
  • 7 篇 仝涛
  • 7 篇 廖云路
  • 7 篇 邓亚净
  • 7 篇 卢怀科
  • 6 篇 陈锋
  • 6 篇 弓进梅
  • 6 篇 张丽丽
  • 6 篇 王文令
  • 6 篇 撒玛
  • 6 篇 余志坤

语言

  • 25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
259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理论和实践集成——从“三个维度”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 2020年 第S01期 18-25页
作者: 普布次仁 余志坤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藏拉萨850000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 西藏拉萨850000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治理西藏的经验凝结和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理论和实践集成,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重大政治命题和理论命题,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理论旗帜和行动指南。因此,从历史维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公元8世纪前后籼稻向青藏高原南部的传播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2年 第12期52卷 2416-2427页
作者: 孙青丽 杨棋 高玉 顾政权 杨继帅 王树芝 马志坤 童艳 杨晓燕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100101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710069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拉萨850008
粳稻(Oryza sativa ***)和籼稻(Oryza sativa ***)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的两个亚种.一般认为,粳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并在距今4000年后扩散到南亚北部,与当地未完全驯化的“原籼稻”(Proto-indica)杂交形成籼稻,而后籼稻又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藏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研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域创新能力报告》的对比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西部 2020年 第2期 36-45页
作者: 陈朴 张丽丽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 拉萨850000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拉萨850000
西藏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而创新驱动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战略。2012~2018年《中国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西藏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方面都在全国排位靠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习近平德治观及其在西藏乡村治理场域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 2020年 第3期 8-14页
作者: 邓亚净 杨文仙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西藏拉萨850000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藏拉萨850000
德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在依法治国中推进以德治国,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德治观体系,其中蕴含的以德治党、德法共治、以德齐家、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治理逻辑为现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撞死一头牛——民族认同在西藏民间的构建
收藏 引用
中国藏学 2019年 第1期 77-83页
作者: 白玛措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文章以发生在西藏民间的"撞死一头牛"的真实事件为文本,通过对"一封感谢信"中表述者语言的分析,论述了汉藏两个不同民族的个体之间经验文化的碰撞、社会角色的互动以及民族认同在民间日常生活中的构建。
来源: 评论
治理角度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兼论西藏文化和旅游机构设置模式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 2020年 第3期 45-53页
作者: 周勇 胡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102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 西藏拉萨850000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为什么要合,怎么合,合了以后又如何分工,不仅仅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更是国家相关宏观职能如何排布、围绕文化和旅游如何治理的问题。文化和旅游都有各自的行政、协调、经营、服务职能,两者是对立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百万农奴解放对开启西藏现代文明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西藏发展论坛 2020年 第3期 21-26页
作者: 弓进梅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 西藏拉萨850000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胜利,今天西藏社会的一切变化都源起于61年前百万农奴的解放。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民主改革后西藏政治制度朝着民主和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方向转变;社会结构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面转变,等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保护和传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
收藏 引用
西藏(汉文版) 2020年 第5期 38-41页
作者: 达娃群宗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贝叶经研究所
自上古社会肇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灿烂辉煌的五千多年文明史,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绵延不断、传承不息的中华历史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中华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拉萨市当雄县为例
收藏 引用
新西部 2021年 第2期 15-19,33页
作者: 徐伍达 妮妮美朵 杨帆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西藏当雄县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之后,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走有当雄特色脱贫致富之路。调研发现,当地脱贫摘帽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新增致贫存在风险,五年过渡期内的扶贫政策和措施要更加精准;扩展脱贫攻坚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堆布藏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 2019年 第3期 32-40页
作者: 达瓦次仁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
堆布曾经是象雄和吐蕃的重要疆土,吐蕃政权分裂后,先后被拉达克、亚孜、贡塘、洛门塘、久姆拉、廓尔喀等地方势力统治。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堆布一直以来是西藏宗教许多教派的避难。当苯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等在西藏受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