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价视觉通路异常高压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脑功能和解剖结构的重组特点。方法:①临床资料:选择2006-01/2007-05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因视觉通路病变致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的16例患者为病变组,均接受2个标准大气压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以性别、年龄与病变组大致匹配的正常视力者1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②磁共振扫描及分析:两组以相同条件,采用黑白棋盘格变化刺激双眼,应用Signa xcite HD 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测试。BOLD-fMRI数据处理采用AFNI软件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开发的Volume-one 1.64下的***.R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③观察指标:病变组高压氧干预前后BOLD-fMRI激活体数和弥散张量成像表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OLD-fMRI激活体数值:病变组高压氧治疗前视皮质激活体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压氧治疗后视皮质激活体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高压氧治疗前(P<0.05)。②弥散张量成像示视放射部分各向异性值:病变组高压氧治疗前部分各向异性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压氧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著高于高压氧治疗前(P<0.05)。病变组中的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视放射显示完整,康复前后的视放射部分各向异性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枕叶视中枢病变患者视放射纤维部分中断,视放射各向异性值低于视神经病变患者(P<0.05)。结论:BOLD-f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能从功能和结构方面探讨视觉通路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康复过程,为脑功能的康复提供较为可靠的治疗依据。
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纵向观察视觉通路病变的皮质功能和白质纤维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病变后恢复期脑功能和结构重组的特点。方法:病变组患者为2006-01/09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因视觉通路病变致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患者8例,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 HD 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病变早期和恢复期分别进行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对比治疗前后双眼刺激下脑激活区的体积以及视放射解剖结构、局部各向异性值,并与对照组12名正常被试比较。结果:20例受试者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正常被试采用黑白棋盘格刺激明显激活双侧枕叶距状回,平均激活皮质体素数为(9.12±2.47)万;病变组患者双眼刺激视皮质激活体积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复查,刺激的皮质激活像素数增多,激活区扩大。②弥散张量成像三维纤维束重建:对照组双侧视放射均能追踪至皮质下,12例被试视放射平均部分各项异性值为0.39±0.13。病变组中4例视觉通路病变患者视放射显示完整,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纵向观察亦无显著变化;4例枕叶视中枢病变患者患侧视放射纤维部分中断、纤细,并可见移位,部分各项异性值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视放射纤维束有一定程度恢复,部分各项异性值增加。结论: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成像从皮质功能和纤维解剖方面诠释了病变的发展及康复过程,可帮助了解视觉通路病变后皮质功能区的重组。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检测抗SSB抗体的方法。方法将毕赤酵母菌重组表达的SSB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上,与待检血清中抗SSB抗体反应后,以胶体金标记的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 lococus protein A,SPA)作为显示剂,与截留的抗SS...
详细信息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检测抗SSB抗体的方法。方法将毕赤酵母菌重组表达的SSB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上,与待检血清中抗SSB抗体反应后,以胶体金标记的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 lococus protein A,SPA)作为显示剂,与截留的抗SSB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8.75%,与欧蒙斑点酶免疫法检测结果之间的符合率为99.01%。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应用前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