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3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0 篇 医学
    • 26 篇 临床医学
    • 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4 篇 理学
    • 4 篇 生物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畜牧学

主题

  • 5 篇 丁酸钠
  • 4 篇 烫伤
  • 4 篇 表皮干细胞
  • 3 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3 篇 血管通透性
  • 3 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 3 篇 间充质干细胞
  • 3 篇 水肿
  • 2 篇 烧伤
  • 2 篇 缺血/再灌注
  • 2 篇 成纤维细胞
  • 2 篇 损伤组织
  • 2 篇 全身炎症反应
  • 2 篇 细胞增殖
  • 2 篇 乌司他丁
  • 2 篇 创面修复
  • 2 篇 电针
  • 2 篇 多能干细胞
  • 2 篇 dna
  • 2 篇 微血管通透性

机构

  • 37 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
  • 21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9 篇 武警总医院
  • 8 篇 天津医科大学
  • 5 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 5 篇 北京军区总医院
  • 4 篇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 3 篇 解放军医学院
  • 2 篇 深圳大学
  • 2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 1 篇 武警学院
  • 1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 1 篇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 1 篇 武汉摩尔生物科技...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严...
  • 1 篇 解放军第181医院
  • 1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1 篇 美国芝加哥费森尤...
  • 1 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 1 篇 空军总医院

作者

  • 26 篇 付小兵
  • 17 篇 胡森
  • 10 篇 张翠萍
  • 7 篇 黄沙
  • 7 篇 李雨梦
  • 7 篇 唐富波
  • 7 篇 白晓东
  • 6 篇 张文华
  • 6 篇 马奎
  • 5 篇 刘锐
  • 5 篇 郑金光
  • 4 篇 陈艳
  • 4 篇 耿志军
  • 4 篇 高明娟
  • 4 篇 吴旭
  • 4 篇 谭志军
  • 4 篇 姚斌
  • 4 篇 王晓娜
  • 4 篇 孙晓艳
  • 3 篇 霍嘉慧

语言

  • 4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年龄对人增生性瘢痕硬度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21年 第10期37卷 937-945页
作者: 朱冬振 姚斌 崔晓丽 黄沙 付小兵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 北京100048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8
目的探讨年龄对人增生性瘢痕硬度和成纤维细胞(Fb)纤维化表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10例瘢痕患者(男4例、女6例)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1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制毛囊再生乳膏对小鼠皮肤创面毛囊再生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1年 第3期42卷 319-326页
作者: 孙浩 汤茂 孙梦黎 秦华 马奎 梅谨瑜 赵安东 付小兵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研究中心 北京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8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30007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严重创伤救治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创新单元 北京100048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组织再生与创面修复科 北京100853
背景创面愈合时无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再生是创面修复领域的难题。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促使成熟体细胞再分化为具有增殖能力的前体细胞或其他细胞系,还能够靶向调控信号通路与代谢进程,是一种促进皮肤及附属器原位再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伏立诺他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收藏 引用
武警医学 2021年 第2期32卷 119-122页
作者: 孟祥熙 温海玲 郑金光 胡森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067000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烧伤整形医学部烧伤研究所北京100048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目的研究伏立诺他(SAHA)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SAHA组,每组16只,烫伤组和SAHA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制作50%TBSAⅢ度烫伤动物模型,伤后即刻腹腔内分别注射0.25 ml生理盐水或SAH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改性纳米生物玻璃水凝胶的制备及特性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 第10期36卷 930-938页
作者: 韦丽春 张熠杰 黄沙 姚斌 李想 陈旭源 黎彦 付小兵 吴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胸外科 广州510515 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039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8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 广州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综合科 广州510515
目的初步探讨改性纳米生物玻璃水凝胶的制备以及它的理化、生物学特性。方法(1)取400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悬液67 mL,制备纳米生物玻璃悬液,观察其悬浮稳定性。(2)制备终质量分数为10%明胶、1%海藻酸钠的水凝胶,设为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基因9系统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8年 第4期34卷 253-256页
作者: 孙苏静 霍嘉慧 耿志军 孙晓艳 付小兵 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 北京100853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随着对DNA碱基精确识别的核酸酶研究的深入,第3代基因编辑技术,如锌指核酸酶(ZFN)技术、类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等发展迅速,由于该类技术能够精确地进行DNA水平的特定位点敲除、插入及替换,加深研究者对生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间充质干细胞在血脑屏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 第4期19卷 250-253,256页
作者: 杨劼 张翠萍 马奎 杨思明 付小兵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8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脑卒中(stroke)、创伤性脑损伤(TBI)以及多发性硬化(MS)在全球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上对这些疾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发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二甲亚砜对酵母多糖致肠道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7年 第3期33卷 193-196,I0001页
作者: 张慧苹 马丽千 吕艺 罗红敏 李雨梦 刘锐 胡森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休克与多器官障碍实验室 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目的:探讨二甲亚砜(DMSO)对酵母多糖诱导的肠道炎性因子释放及肠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SS组),DMSO组(DS组),酵母多糖+生理盐水组(ZS组)和酵母多糖+DMSO组(ZD组)。每组又分为伤后4 h和24 h两个亚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3D生物打印的微结构促进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活性
收藏 引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 第6期37卷 761-766页
作者: 刘煜凡 黄沙 姚斌 李曌 李想 付小兵 吴旭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广州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 广东广州510515 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8 南开大学医学院 天津300071
目的探索不同构架的3D微结构对表皮干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建立最佳3D生物打印模型。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尺寸:210、340、420μm的打印喷头结合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3种不同的含细胞3D微结构;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3D微结构中细胞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皮-间质转化在皮肤创面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创伤杂志 2017年 第10期33卷 949-953页
作者: 霍嘉慧 孙苏静 耿志军 李想 孙晓艳 马奎 付小兵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300070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心胸外科 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所
上皮一间质转化( epithelial -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最早的描述见于19世纪60年代Trelstad等。发现在鸡胚胎形成过程中,单胚层重组为三层结构,此过程也被称为原肠胚形成。随后,Greenburg和Hay提出了EMT的概念,即上皮细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针“足三里”穴激活多巴胺机制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
收藏 引用
针刺研究 2016年 第3期41卷 197-201页
作者: 李雨梦 石现 唐富波 张文华 胡森 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 北京100853 武警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北京100039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1h组和4h组、电针1h组和4h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min,恢复灌流1h和4h,制备肠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