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再次血运重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5名PCI术后≥12月随访患者,接受CEUS检查,观察斑块形成情况及IPN,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再次血运重建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REV,n=27)和非再次血运重建组(N-REV,n=78)。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CEUS相关参数预测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REV组患者IPN 0分、1分、2分、3分分别为1(3.7%)、8(29.6%)、15(55.6%)、3(11.1%)。两组间斑块长度(15.70±6.93 vs 12.10±6.64,P<0.05)、斑块最大厚度(3.69±1.12 vs 3.14±1.18,P<0.05)、IPN(1.74±0.71 vs 0.87±0.6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PN与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PN是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IPN=1.5为截断值时,PCI术后患者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9%、69%、91%,其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03~0.905,P<0.001)。结论CEUS可以无创的半定量评估PCI术后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IPN与PCI术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具有相关性,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目的分析SoundBite^(TM)/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通过牙齿上配戴微型骨振器将声信号直接传至健侧耳蜗)对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干预早期的听力改善情况,探讨该装置的应用前景。方法招募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人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9~66岁;纯音测听500、1000、2000、4000 Hz四频率纯音平均听阈患耳≥70 dB HL,健耳平均听阈均≤30 dB HL。其中先天或自幼单耳失聪8例,突发性聋7例,梅尼埃病1例,听神经瘤术后1例,慢性中耳炎术后失聪1例。患者上颌后牙槽部位须至少一侧有连续两颗牙齿,以保证微型骨振器(称为口内机)的制作与日常佩戴。成效观测期限为配戴SoundBite^(TM)/品音®装置后的(30±7)d,未同时使用其他单侧聋干预装置。成效评估包括:应用TDH50P气导耳机测试患侧助听前后的纯音听阈;以“心爱飞扬”言语测听软件测试患耳在50、65 dB SPL声级下的单音节识别率;在声场中采用普通话版矩阵式语句(CMNmatrix)测试信噪不同方位下的信噪比识别阈(50%threshold of signal-to-noise ratio,SNR_(50)),以反映患者头影效应、静噪效应及双耳加合效应;采用助听器效果缩略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APHAB)、言语-空间-听音质量(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问卷来评价患者使用牙骨装置后的助听效果、空间言语感知等方面的改善程度。结果配戴SoundBite^(TM)/品音®装置30 d后,患侧助听听阈和单音节识别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01);声场中患侧扬声器播放语句而健侧播放稳态言语谱噪声时的SNR_(50)下降幅度(反映头影效应)为(2.6±2.1)dB;而患者前方播放语句而患侧播放噪声时的SNR_(50)(反映静噪效应)降幅则为(0.3±2.8)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前方同时播放语句和噪声时的SNR_(50)下降幅度(反映加合效应)为(1.0±2.2)dB。APHAB的四个亚项中EC(交流便利)、RV(混响环境)、BN(嘈杂背景)三个亚项及整体得分均有显著提升(P值均<0.01);更能反映单侧聋交流困境的SSQ问卷中,事关空间听觉、言语识别及听音质量的得分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值均<0.05)。结论SoundBite^(TM)/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干预早期成效表明,其能显著提升单侧聋患侧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帮助患者克服在声场噪声环境下识别语句时的头影效应,改善空间听觉的主观感受和言语交流能力,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非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
背景左心房大小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既往临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心功能的研究主要关注左、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而...
详细信息
背景左心房大小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既往临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心功能的研究主要关注左、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而对左心房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相关指标评价创伤性MODS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确诊的创伤性MODS患者57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19~82岁。在确诊MODS的24 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eft atrial total emptying fraction,LAT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mptying fraction,LAAEF)和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passive emptying fraction,LAPEF)。应用STI软件分析获得左心房储器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 of left atrial reservoir,LASr)、左心房管道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 of left atrial duct,LAScd)和左心房辅泵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 of left atrial accessory pump,LASct)。利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参数对左心房功能的诊断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另选取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创伤性MODS组相匹配的45例普通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左心房收缩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创伤性MODS组LVEF、LATEF、LAAEF、LASr、LAScd和LASct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评价创伤性MODS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时,LATEF、LAAEF、LAPEF、LASr、LAScd、LASc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801、0.496、0.943、0.890、0.766,最佳分界值分别为48.07%、26.58%、25.88%、43.15%、-24.86%、-10.25%,敏感度分别为0.80、0.79、0.62、0.89、0.96、0.85,特异度分别为0.53、0.61、0.65、0.74、0.63、0.59。结论在创伤性MODS早期,左心房储器功能、管道功能和辅泵功能均已受损,LASr对左心房功能的预测价值最高。STI定量评估左心房纵向应变能够发现患者左心房功能障碍,可为临床综合评估心脏功能提供依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