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中国主动脉弓部病变人群的解剖特征,为国产化腔内器械的研发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全国17个中心开展的WeFlow-Arch支架系统首个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的83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数据。根据病变类型分为动脉瘤组67例和溃疡组16例。将术前CT血管造影数据导入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基于血管中心线测量并比较主动脉的相关解剖参数,评估Zenith支架和Relay支架在中国患者中的解剖适应性。结果Zenith支架和Relay支架在中国患者中的解剖适应性分别为39.8%和63.9%。动脉瘤组与溃疡组在主动脉弓分型、主动脉直径及距离、弓上分支血管直径及长度、时钟位置及角度、左右股动脉直径、近端主动脉及主动脉整体弯曲指数等解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升主动脉弯曲指数明显低于溃疡组(1.17±0.06 vs 1.22±0.08,P=0.010),支架假体近似覆盖区域弯曲指数明显高于溃疡组(2.97±0.46 vs 2.66±0.36,P=0.020)。结论不同主动脉弓部病变在升主动脉和支架覆盖区域的弯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需关注其对预后的潜在影响。国外相关器械在中国患者中的解剖适应性较差,研发适合中国患者的国产腔内器械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近年来,有临床证据表明过量使用肾上腺素会造成患者神经系统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在心血管外科领域,肾上腺素是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神经系统I/R损伤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
详细信息
背景近年来,有临床证据表明过量使用肾上腺素会造成患者神经系统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在心血管外科领域,肾上腺素是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神经系统I/R损伤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患者行孙氏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两者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次上,缺乏生物标志物等微观方面的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临床TAAD患者术后神经系统I/R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行孙氏手术的15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信息。根据术后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未使用肾上腺素组[男19例、女7例,年龄(42.8±12.9)岁]、低剂量组[≤0.03μg/(kg·min),男51例、女12例,年龄(47.6±12.4)岁]和高剂量组[>0.03μg/(kg·min),男55例、女14例,年龄(50.7±12.2)岁],比较三组不同时间点给予肾上腺素后6种神经系统I/R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变化,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单胺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并评估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未使用肾上腺素组手术48 h后患者意识障碍(68.1%vs 50.8%和19.2%)、感觉系统异常(59.4%vs 34.9%和0)、反射异常(40.6%vs 23.8%和7.6%)的发生率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 h时三组所有标志物的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后LDH的检测值在高剂量、低剂量和未使用三组间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54 h和72 h后6种标志物的检测值随肾上腺素使用增加而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后,给予高剂量肾上腺素对患者术后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选择低剂量肾上腺素的安全性高,对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更有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