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近端胃切除术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组(n=36)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切除术组(n=44)。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 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组腹部切口长度[(59.9±4.7) mm vs.(119.7±8.3) mm,P<0.001]、首次排气时间[(58.2±15.3) h vs.(66.8±16.4) h,P=0.019]及术后住院时间[(7.6±1.1) d vs.(9.2±1.3) d,P<0.001]均短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切除术组,手术时间[(186.9±16.4) min vs.(154.0±17.2) min,P<0.001]长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切除术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首次进流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需外科干预的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两组无患者死亡,未出现复发或转移。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6/36) vs.38.6%(17/44),P=0.031]。两组胃动力不足、残胃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具有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抗反流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施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6例,男37例、女99例;年龄(65.53±7.01)岁(范围54~80岁)。原始疾病均为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分别由三名术者分别完成,术者1完成61例、术者2完成47例、术者3完成28例。记录术中参考架安装、显露、股骨注册、胫骨注册、软组织平衡、截骨、假体植入的时间,假体型号及术后X线片下肢力线。初始10例与最终10例总手术时间、初始10例与最终10例各手术步骤时间、术前规划与术后X线下肢力线角度比较采用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对截骨时间累积和(cumulative sum control chart,CUSUM)学习曲线进行曲线拟合,以R2判断拟合优度。结果3名术者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14.3±25.1)min、(109.8±10.9)min和(118.6±15.1)min。三名术者最终10例截骨时间均较初始10例减少,术者1初始10例和最终10例截骨时间分别为(13.5±3.41)min和(8.0±1.58)min(t=4.30,P=0.001);术者2分别为(13.7±3.02)min和(8.0±2.58)min(t=4.77,P=0.001);术者3分别为(15.3±3.97)min和(11.0±2.38)min(t=2.87,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截骨时间累积和并拟合曲线,三名术者CUSUM曲线最高点分别处于第16、18和12例,度过最高点后截骨时间均持续下降。其余步骤的时间均无明显下降。比较术中规划和术后X线片的下肢力线角度,整体差异均>1°;术者1的差值为1.41°±1.32°,术者2为1.34°±1.22°,术者3为1.04°±0.88°。三名术者术前规划的假体型号及术中实际使用的假体型号完全符合率分别为85.2%(52/61)、76.7%(36/47)和85.7%(24/28)。结论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一定病例数量的学习,截骨时间可缩短,其学习曲线临界值约为第15例;但手术例数增加并未带来下肢力线精确度的变化。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