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水质净化、景观设计、重金属污染修复、湖泊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受污染水体修复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水生植物修复技术面临更高的应用要求。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综述了水生植物的分类、净化机理、应用领域以及修复过程中关键参数和注意事项。研究表明,水生植物通过直接吸收同化、根际过滤和植物挥发等方式,以及间接促进微生物代谢来去除污染物。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位特性,水生植物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领域有所不同:水生态景观修复主要侧重于恢复挺水植物、根生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而水生态系统修复则重点恢复沉水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而恢复完整的食物网结构并保持水质稳定。此外,本文探讨了水生植物修复技术与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结合的前景,并建议进一步研究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提升修复效率。
大规模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逐步具备与传统发电资源对等的地位,其优化运行策略将显著影响电力市场的均衡状态。高效表征虚拟电厂在关键端口下的外特性将促进虚拟电厂与现有市场模式的有效兼容,对于其深度参与电力市场具...
详细信息
大规模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逐步具备与传统发电资源对等的地位,其优化运行策略将显著影响电力市场的均衡状态。高效表征虚拟电厂在关键端口下的外特性将促进虚拟电厂与现有市场模式的有效兼容,对于其深度参与电力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改进多参数线性规划(multi-parametric linear programming,MPLP)理论提出虚拟电厂边际成本函数解析表征方法,通过虚拟电厂与主网在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处的交易电量这一低维参数,反映其整体灵活性、交易可行域及边际成本。基于成本最小化将初始参数空间优化分割为若干临界域(critical region,CR),随后,揭示优化分割的经济学特性,并利用该特性刻画参数空间与虚拟电厂成本的分段映射关系。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3及IEEE 123节点系统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为虚拟电厂以非迭代的方式参与市场出清提供理论基础。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