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4 篇 期刊文献
  • 5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6 篇 工学
    • 5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47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4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7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8 篇 光学工程
    • 16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5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 篇 林业工程
    • 1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26 篇 理学
    • 18 篇 物理学
    • 5 篇 系统科学
    • 3 篇 数学
  • 10 篇 军事学
    • 10 篇 战术学
    • 10 篇 军队指挥学
  • 4 篇 管理学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主题

  • 13 篇 辐射效应
  • 6 篇 电离总剂量
  • 5 篇 深度强化学习
  • 4 篇 能量沉积
  • 4 篇 箔条云
  • 4 篇 仿真
  • 3 篇 建模
  • 3 篇 热激波
  • 3 篇 雷达干扰
  • 3 篇 空间目标
  • 3 篇 微波
  • 3 篇 光线追迹
  • 3 篇 红外辐射特性
  • 3 篇 欺骗干扰
  • 3 篇 铁电存储器
  • 3 篇 雷达
  • 3 篇 等离子体鞘套
  • 3 篇 高超声速飞行器
  • 3 篇 目标识别
  • 3 篇 dsp

机构

  • 70 篇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
  • 47 篇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
  • 32 篇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
  • 22 篇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
  • 17 篇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
  • 17 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3 篇 国防科技大学
  • 11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8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8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6 篇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
  • 5 篇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5 篇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
  • 5 篇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
  • 4 篇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
  • 3 篇 清华大学
  • 3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3 篇 南京理工大学
  • 3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61...

作者

  • 75 篇 刘佳琪
  • 30 篇 张力
  • 28 篇 牛振红
  • 23 篇 liu jiaqi
  • 23 篇 liu jia-qi
  • 22 篇 王道荣
  • 21 篇 李志峰
  • 17 篇 孟刚
  • 16 篇 刘鑫
  • 16 篇 杜润乐
  • 15 篇 liu xin
  • 14 篇 李宏杰
  • 14 篇 赵巨岩
  • 13 篇 张生俊
  • 13 篇 王伟东
  • 13 篇 方艺忠
  • 13 篇 meng gang
  • 12 篇 江志烨
  • 12 篇 李建华
  • 10 篇 高路

语言

  • 17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实验室"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非质心推进航天器近距离接近姿轨一体化控制
收藏 引用
宇航学报 2024年 第12期45卷 1959-1973页
作者: 李婧涵 周荻 李思远 杜润乐 刘佳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哈尔滨150001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6
针对航天器推力器布局限制以及姿轨一体化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航天器推进器配置和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案。为描述航天器平移和旋转运动的耦合效应,基于对偶四元数建立了一体化相对运动模型。随后,针对航天器近距离接近问题,设计了一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超声速再入试验的辐射光谱定量测量
收藏 引用
中国光学 2020年 第1期13卷 87-94页
作者: 余晓娅 刘立拓 李瑞 王同权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北京100024
利用膨胀管对宽度为45 mm和90 mm的半圆柱模型进行了地球再入高超声速流动试验,再入速度为8 km/s。试验利用配有ICCD相机的光谱仪,测量了具有空间分辨的激波后辐射光谱,光谱范围为250~550 nm,得到了沿流体方向的激波辐射轮廓线。分析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箔条云跨流域整体气动特性计算研究
收藏 引用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1年 第1期29卷 59-67页
作者: 李志辉 梁杰 李四新 王鹿受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四川绵阳621000 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 北京100191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实验室 北京100076
研究随机动力学理论与统计散布取样技术,提出对飞行器抛撒"海量"箔条及形成箔条云有限分组随机统计模拟方法;采用所建立空气动力学理论与计算技术,提出可有效模拟稀薄流到连续流不同高度、马赫数、攻角与侧滑角及极高长细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分层双轴各向异性介质电磁传播矩阵计算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1年 第12期43卷 3420-3428页
作者: 朱逸 李建周 秦则芸 刘祥威 张生俊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陕西西安710129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6
在广义传播矩阵(general transmitting matrix,GTM)方法分析各向异性介质传播特性的基础上,对分层双轴各向异性介质进行分析。构造双轴各向异性介质中横向场的状态矢量和耦合矩阵,得到双轴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本征波,引入GTM,获得分层双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亮度自适应调整的低对比度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收藏 引用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7年 第5期 74-76页
作者: 刘生东 刘佳琪 张雪峰 卢军 张欣光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6
为了克服传统红外图像增强算法中目标对比度差,无法有效识别感兴趣区域目标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亮度自适应调整的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从人眼视觉感知特性出发,兼顾图像全局亮度自适应调整与局部特征增强,之后对整幅图像归一化处理,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冲击载荷下叠层连接材料的建模与计算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 第3期53卷 295-299页
作者: 谢普 赵海燕 赵巨岩 段新杰 孟刚 王道荣 李宏杰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北京100084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6
叠层连接材料由于其不同层的材料差异使得层间作用力具有不确定性。该文针对叠层连接材料的特点,在复合材料损伤破坏模型基础上,根据小变形弹性理论建立了叠层连接材料的简化单层等效力学模型。为了验证等效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将计算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非整数阶SSC盲移频的LFM雷达干扰技术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1年 第10期43卷 2824-2831页
作者: 赵忠凯 周文彬 李虎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01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6
传统频谱扩展与压缩(SSC)盲移频干扰的阶数为整数,为了实现精确的位置干扰,需要调整不同的处理延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文对整数阶盲移频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整数阶SSC盲移频的LFM雷达干扰技术。该技术在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微多普勒估计进动锥体目标特征参数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7年 第1期39卷 15-20页
作者: 束长勇 张生俊 黄沛霖 姬金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0191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6
锥体目标时频分布是目标的微动及结构信息的联合表征,针对此提出了一种利用微多普勒估计进动锥体目标特征参数的方法。首先分析了进动锥体目标散射源微多普勒的理论解,并利用三角函数降幂公式将其归纳整理为多阶谐波分量的合成,然后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RCS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宇航学报 2014年 第6期35卷 713-719页
作者: 于哲峰 刘佳琪 刘连元 任爱民 梁世昌 陈旭明 邬润辉 黄洁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绵阳621000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6
首次系统地对升力体外形临近空间飞行器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本体及绕流RCS特性研究,亚密湍流尾迹RCS特性研究和层流尾迹的RCS特性研究等。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绕流将降低飞行器后向RCS;亚密湍流尾迹对低频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直流放电非均匀等离子体对C波段电磁波反射和透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5年 第5期 77-82页
作者: 刘鑫 邬润辉 刘佳琪 任爱民 白文浩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6
以低电压、大电流直流放电产生非均匀等离子体为研究对象,在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传播特性、非均匀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等理论模型指导下,在稀薄气体环境中进行了空间尺度为1.5m、电子密度变化范围为1×1010cm-3~5×101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