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98 篇 期刊文献
  • 3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05 篇 医学
    • 858 篇 中西医结合
    • 835 篇 中医学
    • 276 篇 临床医学
    • 20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49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0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9 篇 管理学
    • 15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8 篇 工学
    • 6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5 篇 教育学
    • 14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3 篇 理学
    • 9 篇 生物学
    • 4 篇 化学
  • 5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兽医学
    • 1 篇 林学
  • 3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世界史

主题

  • 145 篇 名医经验
  • 64 篇 临床疗效
  • 55 篇 疗效评价
  • 48 篇 道地药材
  • 48 篇 中医药疗法
  • 45 篇 研究近况
  • 43 篇 医案
  • 36 篇 刁本恕
  • 32 篇 辨证论治
  • 32 篇 临床经验
  • 31 篇 综述
  • 30 篇 失眠
  • 28 篇 临床应用
  • 26 篇 针刺
  • 25 篇 药理作用
  • 24 篇 中医
  • 24 篇 中医药
  • 24 篇 中医治疗
  • 24 篇 中药治疗
  • 24 篇 学术思想

机构

  • 113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102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
  • 99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
  • 88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
  • 75 篇 单秋华全国名老中...
  • 48 篇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
  • 38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 37 篇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
  • 36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33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 30 篇 江苏省中医院
  • 30 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
  • 27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26 篇 云南中医药大学
  • 25 篇 中华中医药学会光...
  • 25 篇 北京知医堂门诊中...
  • 24 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24 篇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
  • 24 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24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

作者

  • 86 篇 杨佃会
  • 72 篇 杨建宇
  • 63 篇 祝之友
  • 31 篇 李杨
  • 28 篇 张德鸿
  • 27 篇 祝庆明
  • 26 篇 范竹雯
  • 25 篇 郑绍明
  • 24 篇 张举昌
  • 24 篇 仪忠宝
  • 24 篇 张朝杰
  • 24 篇 严雪梅
  • 24 篇 刘桂香
  • 24 篇 唐祖宣
  • 24 篇 陆锦锐
  • 24 篇 刘冠军
  • 24 篇 柳越冬
  • 23 篇 曹子成
  • 23 篇 于建春
  • 23 篇 刘白云

语言

  • 1,5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谢德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15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子宫内膜癌辨治思路
收藏 引用
辽宁中医杂志 2024年
作者: 吴冬梅 龚婷婷 林雨晴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谢德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福建中医药大学
“阳化气,阴成形”功能正常是月经生理与调节正常的基础,子宫内膜癌的病因病机为内外相因导致肝脾肾失调,阳气不足,痰湿瘀毒下注冲任胞宫,“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核心病机。温阳散结,扶阳消阴是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通元理论利三焦调膜腠论治黄褐斑经验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 第1期39卷 259-263页
作者: 易正珩 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510405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赖新生传承工作室 广州510405
文章介绍赖新生教授基于通元理论利三焦调膜腠论治黄褐斑经验。赖教授认为,黄褐斑的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或亏虚,元气不足或元气郁滞、三焦气化不利、营卫失和,致气血逆乱、瘀阻脉络,气血无法上荣于头部而成斑,并指出本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学探究药用广义蕨类植物研究新现状
收藏 引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4年 第8期26卷 2154-2167页
作者: 朱明玉 李娟 叶利春 雷笛 刘合刚 刘义飞 森林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430065 刘合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武汉430065
目的 挖掘和解析药用广义蕨类植物研究的以往焦点、新近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将794种药用蕨类和石松物种拉丁名及414个物种中文名列为检索词,分别从5个公开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查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经典名方的山茱萸本草考证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3年 第23期40卷 3257-3266页
作者: 南丽丽 李富云 金月 杨锡仓 王晓莉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兰州730020 杨锡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兰州730020
山茱萸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效。鉴于历代医药学家对山茱萸药用部位颇有争议,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学典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标准等资料,对山茱萸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通阳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经验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 第1期38卷 186-190页
作者: 易正珩 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510405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赖新生传承工作室 广州510405
文章介绍赖新生教授运用通阳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经验,赖教授指出通阳不在温,在于元气通,元气通关键在于元阴元阳的充盛。针刺急性期用通阳针法,通阳针法关键在于祛除内、外风邪以及调节脑脉痹阻所致的神机受损,恢复及后遗症期合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喉炎临床效果研究
收藏 引用
健康指南 2024年 第11期 218-220页
作者: 韩婉英 赵艳侠 李云英 平远县中医医院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目的:分析在对慢性喉炎患者展开治疗工作时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展开此次研究工作,选择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接收的80例慢性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治疗工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通元疗法学术思想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 第6期38卷 2779-2783页
作者: 易正珩 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510405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赖新生传承工作室 广州510405
“医道同源”,文章介绍赖新生教授通元疗法学术思想与道家的医理相关内容,并阐述了通元疗法针灸取穴的部分道医学相关理论依据。通元疗法学术思想体系中的“一元,二阴阳,三精气神”根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万物化生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谢德治疗妇科痛证临证经验
收藏 引用
辽宁中医杂志 2024年 第7期51卷 20-23页
作者: 吴冬梅 龚婷婷 陈倩 翁佳慧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福州350003 谢德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福建福州350003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福州350122
妇科痛证发生在少腹,以胞宫为中心,为厥阴、少阴、冲任二脉循行部位,责之“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病因多端,虚实错杂,属于妇科疑难杂症。谢德认为治疗妇科痛证,注重病机,明辨虚实,临证重视调肝,养血柔肝,理气止痛,调理冲任。并遵月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眩晕医案举隅
收藏 引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 第3期19卷 150-152页
作者: 李丽 许丹阳 鞍山市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专家(曹林)传承工作室 114000
本文概括了中西医中眩晕的概念,论述了肝的生理特点、“肝体阴而用阳”的含义、肝与眩晕发病的联系,从肝的生理特点引申到从肝论治眩晕的理论依据,列举了曹林、刘英军两位老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治疗眩晕的两则验案,总结了曹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益母草与茺蔚子本草考证
收藏 引用
中成药 2025年
作者: 金月 李富云 谢静 常登玺 张岩 甄小龙 杨锡仓 常承东 史巧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杨锡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嘉峪关市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
益母草为中医妇科常用中药之一,其与茺蔚子来源于同一植物不同药用部位,功效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本文通过从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及产地、性味功效等方面对益母草及茺蔚子进行考证,以期对其临床应用及研究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现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