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4 篇 期刊文献
  • 5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15 篇 工学
    • 17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6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0 篇 冶金工程
    • 28 篇 机械工程
    • 23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光学工程
    • 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 127 篇 理学
    • 122 篇 化学
    • 4 篇 物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地质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62 篇 金属材料
  • 43 篇 分析化学
  • 32 篇 回收
  • 23 篇 合成
  • 23 篇 有色金属冶金
  • 19 篇
  • 18 篇
  • 18 篇 冶金技术
  • 18 篇 铂族金属
  • 17 篇 杂质元素
  • 17 篇
  • 14 篇 贵金属
  • 14 篇 晶体结构
  • 13 篇 光物理性能
  • 13 篇 显微组织
  • 12 篇 力学性能
  • 11 篇 icp-aes
  • 10 篇 应用
  • 10 篇 催化剂
  • 10 篇

机构

  • 173 篇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
  • 122 篇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 72 篇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
  • 44 篇 贵研资源有限公司
  • 16 篇 稀贵金属综合利用...
  • 15 篇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 12 篇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
  • 12 篇 贵研检测科技有限...
  • 12 篇 昆明理工大学
  • 10 篇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 10 篇 贵研工业催化剂有...
  • 8 篇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
  • 8 篇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 7 篇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
  • 6 篇 贵研资源有限公司...
  • 5 篇 贵研资源有限公司...
  • 4 篇 云南锡业股份公司...
  • 4 篇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
  • 4 篇 中南大学
  • 3 篇 贵研中希新材料科...

作者

  • 53 篇 董海刚
  • 46 篇 贺小塘
  • 43 篇 谢明
  • 42 篇 赵家春
  • 39 篇 吴跃东
  • 38 篇 吴喜龙
  • 34 篇 王欢
  • 32 篇 韩守礼
  • 29 篇 甘建壮
  • 29 篇 陈家林
  • 29 篇 李勇
  • 29 篇 马媛
  • 28 篇 刘文
  • 27 篇 晏彩先
  • 27 篇 赵雨
  • 25 篇 陈永泰
  • 25 篇 杨有才
  • 24 篇 刘毅
  • 23 篇 刘伟平
  • 23 篇 范兴祥

语言

  • 42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贵研铂业股份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1 条 记 录,以下是281-290 订阅
排序:
金锗合金中锗含量标准分析方法浅析
收藏 引用
贵金属 2014年 第A01期35卷 164-167页
作者: 朱武勋 朱利亚 李光俐 罗英章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106
介绍了行标准——金锗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两个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过程。第1部分,锗量的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范围为0.5%~5%;第2部分锗量的测定新采用碘酸钾电位滴定法,测定范围为5%~30%。
来源: 评论
Ag-Cu-Ce合金的电阻率
收藏 引用
贵金属 2014年 第A01期35卷 80-83页
作者: 柳青 王健 武海军 李强 贺晓燕 卢绍平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106
利用扫描电镜、双臂电桥法分析了加工变形量和退火温度对Ag-Cu-Ce合金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g-Cu-Ce合金的电阻率随着加工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Cu的加入使Ag-Ce合金电阻率稍有升高;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Ag-Cu-Ce合金的电阻率急剧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退火温度对AgCuIn/QSn复合焊料界面影响
收藏 引用
贵金属 2014年 第A1期35卷 90-92页
作者: 毛端 王键 吴庆伟 陈雯 王光庆 陈国华 李林修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106
采用温固相复合技术制备AgCuIn/QSn复合焊料,选用不同退火温度对AgCuIn/QSn复合焊料进行扩散退火,利用拉力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热处理温度对AgCuIn/QSn复合焊料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工艺为550℃/6 h时复合界面结合效果最佳。
来源: 评论
铵盐焙烧-酸浸法从石油重整废催化剂中富集回收
收藏 引用
贵金属 2014年 第A01期35卷 23-27,30页
作者: 董海刚 赵家春 杨海琼 李博捷 崔浩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106
采用铵盐焙烧-酸浸法进行了从石油重整废催化剂中富集回收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铵盐焙烧条件为:硫酸铵与废催化剂质量比为7.5,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5 h;酸浸出条件:液固比12.5,浸出温度80℃,硫酸浓度为0.5 mol/L,浸出时间3 h...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中提取铈和镧的
收藏 引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年 第5期 42-44,48页
作者: 童伟锋 董海刚 吴晓峰 闫君禺 范兴祥 赵家春 雷云 李博捷 吴跃东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用硫酸熟化焙烧—酸浸工艺从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中提取铈、镧,主要究了酸料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浸出酸度、浸出时间等对铈、镧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料比0.9,150℃焙烧3h,浸出液固比4∶1,浸出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属催化网在硝酸工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贵金属 2014年 第A01期35卷 158-163页
作者: 贺小塘 赵雨 王欢 吴喜龙 郭俊梅 韩守礼 肖雄 李子璇 陈晓 贵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106
回顾了硝酸工氨氧化催化材料和催化网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不同技术的对比指明了多元合金催化网和全功能催化网将是氨氧化催化网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回收网将逐步被淘汰;NOx减排催化剂将得到广泛使用。
来源: 评论
四(三苯基膦)合钯的合成、结构和催化活性评价
收藏 引用
贵金属 2014年 第1期35卷 59-62页
作者: 刘桂华 叶青松 左川 余娟 杨军 姜婧 沈善问 刘伟平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106
以二氯化钯为原料,DMF作为溶剂,直接与三苯基膦回流反应,加入还原剂,制备出四(三苯基膦)合钯(0),产率〉95%。采用FAB^+-MS、IR、^1H-NMR和电子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并在Suzuki偶联反应模型上评价了其催化活性,催化转化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钪的回收技术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年 第3期 29-33页
作者: 杨海琼 董海刚 赵家春 李博捷 范兴祥 吴跃东 吴晓峰 童伟锋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106
综述了从矿石、氯化物烟尘、赤泥、冶炼废液中回收钪的主要工艺技术。根据国内外回收、提取钪的现状,从赤泥及冶炼废液中回收钪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随着多种高效、清洁萃取剂的开发及应用,萃取法在回收钪方面的工应用较为广泛,开发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Ir和IrRh40合金热电偶丝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收藏 引用
贵金属 2014年 第3期35卷 40-44页
作者: 刘毅 陈登权 陈家林 戴华 李泽丽 罗锡明 李伟 许昆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昆明650106
采用光学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和力学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①0.5mm的加工态Ir丝和IrRh40合金丝的金相组织、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h能明显细化Ir合金的显微组织,IrRh40合金比纯Ir具有更细的晶粒,但Rh...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高温合金废料浸出渣中浸出钌的实验
收藏 引用
贵金属 2014年 第4期35卷 45-47,59页
作者: 赵家春 范兴祥 董海刚 吴跃东 李博捷 杨海琼 赵文虎 杨辉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106
针对高温合金浸出渣中的钌,采用碱焙烧-水浸工艺进行实验究,考察了碱料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温度、水浸时间等因素对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料比、焙烧温度对钌的浸出率影响较大。在最佳的实验条件:碱料比8:1、焙烧温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