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93 篇 期刊文献
  • 52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3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97 篇 理学
    • 1,534 篇 地质学
    • 87 篇 地球物理学
    • 48 篇 化学
    • 27 篇 物理学
    • 23 篇 地理学
    • 20 篇 海洋科学
    • 18 篇 生物学
    • 13 篇 生态学
    • 7 篇 天文学
    • 5 篇 大气科学
  • 766 篇 工学
    • 519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9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6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软件工程
    • 1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5 篇 矿业工程
    • 10 篇 水利工程
    • 6 篇 农业工程
    • 5 篇 机械工程
    • 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5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32 篇 农学
    • 2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6 篇 医学
    • 14 篇 临床医学
    • 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5 篇 管理学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文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111 篇 地球化学
  • 58 篇 新疆
  • 54 篇 华北克拉通
  • 51 篇 构造演化
  • 48 篇 拉曼光谱
  • 39 篇 锆石u-pb年龄
  • 38 篇 榴辉岩
  • 37 篇 岩石学
  • 37 篇 高压
  • 36 篇 西准噶尔
  • 36 篇 流体包裹体
  • 35 篇 年代学
  • 35 篇 地球化学特征
  • 32 篇 准噶尔盆地
  • 32 篇 岩石成因
  • 31 篇 火山岩
  • 28 篇 内蒙古
  • 28 篇 金刚石压腔
  • 25 篇 花岗岩
  • 25 篇 构造背景

机构

  • 1,601 篇 北京大学
  • 438 篇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
  • 179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126 篇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
  • 93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70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69 篇 教育部造山带与地...
  • 62 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 60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
  • 3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6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31 篇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
  • 27 篇 吉林大学
  • 25 篇 造山带和地壳演化...
  • 23 篇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
  • 23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 17 篇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
  • 16 篇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
  • 16 篇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

作者

  • 189 篇 鲁安怀
  • 182 篇 李江海
  • 163 篇 李艳
  • 116 篇 王长秋
  • 114 篇 张立飞
  • 110 篇 朱永峰
  • 106 篇 郭召杰
  • 90 篇 li jianghai
  • 88 篇 张进江
  • 84 篇 季建清
  • 82 篇 潘懋
  • 79 篇 侯贵廷
  • 77 篇 刘树文
  • 76 篇 丁竑瑞
  • 74 篇 韩宝福
  • 71 篇 李秋根
  • 71 篇 张志诚
  • 66 篇 吴朝东
  • 63 篇 魏春景
  • 62 篇 郑海飞

语言

  • 2,314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3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NH_(4)Cl的高压相变及弹性性质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61卷 121-129页
作者: 张静宜 黄圣轩 秦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Geodynamics Research Center Ehime UniversityEhime 790-8577
在高压环境下,对天然卤砂(NH_(4)Cl)进行同步辐射单晶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NH_(4)Cl在13.6 GPa发生相变,从Ⅳ相(空间群为P43Pm)变为Ⅴ相(空间群为P4/nmm);Ⅳ相和Ⅴ相NH_(4)Cl的三阶Birch-Murnaghan状态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含氦气藏盖层孔喉密封性的分子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5年
作者: 宋丹丹 关平 任嘉豪 张驰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氦气易通过扩散的方式从气藏中散失,需要膏岩层、泥页岩等孔隙度、渗透率低的盖层作为有效封闭,但致密盖层的孔隙孔喉中氦气的微观扩散机制以及岩性、伴生气体的作用尚未被阐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岩性的盖层孔隙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硼镁石拉曼光谱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5年 第4期45卷 1096-1102页
作者: 隋欣浩 赵旭炜 暴新建 何明跃 刘曦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10087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北京100083
硼镁石是一种含水的硼酸盐矿物,其拉曼光谱报道目前还十分有限。对来自中国吉林省集安县的蛇纹石化集安岩中的硼镁石进行了拉曼光谱研究。显微观察显示该硼镁石与蛇纹石族矿物、镁橄榄石、水镁石等矿物一起产出,或以直径达几十微米的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发现富铷-铯-铊天河石伟晶岩
收藏 引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5年 第2期49卷 386-404页
作者: 王宏立 张进江 王佳敏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
随着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研究的深入,喜马拉雅造山带已被确定为我国一条新的重要稀有金属成矿带。目前造山带内发现的稀有金属主要集中在错那洞、琼嘉岗、洛扎、卓木古以及夏如等喜马拉雅中东段地区,以Li-Be-Nb-Ta-Sn组合为主,主要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阿尔金断裂带东西两端构造转换与扩展过程:从三联点谈起
收藏 引用
地质力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31卷 24-38页
作者: 衣可心 Marc Jolivet 郭召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Géosciences Rennes–UMR CNRS 6118 Universitéde RennesRennes 35700France
阿尔金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关键构造边界,其演化历史和构造转换机制对理解青藏高原的生长极为重要。阿尔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构造环境与演化历程不同,其各自与祁连山造山带和祁曼塔格-东昆仑断裂带的构造转换研究也仍有不足之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塔南山第四纪构造地貌演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北向生长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5年 第1期49卷 17-33,I0001-I0005页
作者: 郑剑磊 张进江 冯琳 古大祥 俞晶星 栾天翔 彭冰柔 程楚捷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361000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河西走廊是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和扩展的关键地区。金塔南山是位于河西走廊北的年轻抬升山体,其构造地貌演化对理解青藏高原北向生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最新发现的金塔南山第四纪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特征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汞示踪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火山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沉积学报 2025年
作者: 杨晨 林雯洁 金思敏 李明松 沈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意义】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不断向大气排放CO2等温气体,引起了剧烈的气候环境扰动和严重的生物危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PETM, ~56 Ma)转折期发生了巨量的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地球生物学到天体生物学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 2025年 第3期50卷 857-876页
作者: 罗根明 王畅 殷宗军 沈冰 林巍 屈原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微生物与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 行星地质与深空探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地球生命是在何处以及如何起源?这些全人类孜孜以求的重大科学问题正是天体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伴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提高和工程任务的开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回答上述问题.地球是迄今为止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石墨正极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收藏 引用
非金属矿 2025年 第2期48卷 111-114,118页
作者: 谢博航 传秀云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通常石墨只是用作二次离子电池负极,在综合分析石墨矿物结构、正极原理的基础上,认为石墨可以用作正极。石墨层间以范德华力连接,键合力较弱,阴离子(如[PF_(6)]^(-)、[AlCl_(4)]^(-))可以在石墨层间的嵌入/脱出,过程可逆,石墨能够用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气候数据同化:原理和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年 第2期55卷 416-434页
作者: 张昊勋 李明松 胡永云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 北京100871
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状态是地球系统演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地球系统模型和古气候替代指标两种方法重建古气候环境已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目前的古气候重建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地球系统模型的模拟结果依赖于模型参数设置;而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