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3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9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4 篇 医学
    • 129 篇 临床医学
    • 78 篇 中西医结合
    • 53 篇 中医学
    • 4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 篇 口腔医学
  • 15 篇 教育学
    • 15 篇 教育学
  • 11 篇 工学
    • 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5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篇 理学
    • 4 篇 生物学
    • 1 篇 地理学
  • 3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16 篇 大鼠
  • 13 篇 电针
  • 8 篇 神经再生
  • 7 篇 湿阻证
  • 7 篇 解剖学
  • 7 篇 异体神经移植
  • 5 篇 川芎嗪
  • 5 篇 炎症
  • 5 篇 细胞凋亡
  • 4 篇
  • 4 篇 化湿液
  • 4 篇 骨质疏松
  • 4 篇 雷公藤多甙
  • 4 篇 强直性脊柱炎
  • 4 篇 脊髓压迫性损伤
  • 4 篇 蛋白质组学
  • 4 篇 腰椎间盘突出症
  • 4 篇 小鼠
  • 4 篇 跟骨
  • 4 篇 脊髓损伤

机构

  • 168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92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29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13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8 篇 海南省中医院
  • 7 篇 西南大学
  • 7 篇 第三军医大学
  • 6 篇 广州市正骨医院
  • 6 篇 广东医学院
  • 5 篇 中医药防治代谢性...
  • 5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 5 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 5 篇 重庆电力医院
  • 5 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
  • 4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 4 篇 重庆工商大学
  • 4 篇 重庆科技学院
  • 4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4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
  • 3 篇 徐州医学院

作者

  • 62 篇 李义凯
  • 24 篇 黄英如
  • 18 篇 陈超
  • 17 篇 袁仕国
  • 15 篇 黄思琴
  • 14 篇 汪青春
  • 13 篇 王淑美
  • 13 篇 王华军
  • 11 篇 徐晓玉
  • 9 篇 唐成林
  • 9 篇 黄学宽
  • 8 篇 廖立青
  • 8 篇 李荣亨
  • 8 篇 陈刚
  • 7 篇 冼华
  • 7 篇 汪莹
  • 7 篇 汪克建
  • 7 篇 漆伟
  • 7 篇 潘长卿
  • 7 篇 蒋电明

语言

  • 29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中医骨伤教研室"
291 条 记 录,以下是251-260 订阅
排序:
从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
收藏 引用
四川中医 2007年 第1期25卷 92-97页
作者: 董泉声 汪雪倩 张荣棠 鲍安铮 董新民 张晓琼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生理研究室 成都610031 原重庆市第一中医院针灸科(现重庆市中医研究所) 原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的:主要以病理性和实验性感觉分离者为对象,分析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产生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方法:在针感普查掌握手针感主要特性、进而分析与穴位组织层次关系的基础上,对感觉分离受试者感觉分离部位检测诸类浅、深感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药熏蒸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收藏 引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 第5期32卷 534-536页
作者: 陈爱军 黄欣 陈瑾 李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方剂教研室 重庆400016
目的:探索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新方法。方法:87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2组,甲组采用单纯抗病毒治疗,乙组采用抗病毒和中药熏蒸联合治疗。结果:甲组与乙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甲组与乙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指数变化比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
收藏 引用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年 第3期16卷 181-183页
作者: 张黎 陈蕊叶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护理学教研室 重庆400050 重庆市胸科医院外科 重庆40005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耐多药结核病人(MDR-TB)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MDR-TB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胸科医院收治的MDR-TB28例,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8例MDR-TB进行自评,评价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尺桡骨可视化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年 第2期15卷 33-35页
作者: 林蔚莘 金斌 张美超 李义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广州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
目的:基于“中国数字化虚拟人男一号”的切片图像,建立尺桡骨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男一号”前臂部位的薄层切片数码图像输入计算机,经过分割、配准等处理后,利用三维重建软件Anasys8.0,重建尺骨、桡骨和其髓腔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结核病Mtb8.4/hIL-12嵌合基因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收藏 引用
免疫学杂志 2007年 第2期23卷 139-143页
作者: 李晖 李榕 钟森 李强 任红 黄永茂 陈宣世 龙汉安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江西省南昌市血站 南昌330008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641000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重庆400010 泸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四川泸州646000
目的研究Mtb8.4/hIL-12嵌合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对小鼠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雌性C57BL/6N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Mtb8.4/hIL-12嵌合基因、Mtb8.4基因疫苗组、BCG组、空载体组和PBS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细胞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芎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途径与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 第27期10卷 122-124页
作者: 江琼 张俊文 高青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临床教研室 重庆市400042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重庆市400016
目的:分析川芎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效果及作用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2有关川芎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检索词“Ulcerativecolitis,tetramethypyrazin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针刺、推拿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 第11期10卷 1-4页
作者: 龚彪 李长清 李隆龄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 重庆市40005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市400010
目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针刺治疗、推拿、功能训练前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方法:①选择2003-09/2004-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住院患者3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 第4期33卷 451-452页
作者: 李建保 刘小凡 田金娜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临床教研室 重庆400050 成都中医药大学儿科教研室 四川成都61007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两年来诊治的143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结果:两组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滋肾活血凉斑方加火把花根片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 第7期10卷 90-92页
作者: 王淑美 李荣亨 张文亮 周国庆 高渝军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教研室 重庆市40005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重庆市400016 重庆电力医院中医科 重庆市400030
目的:观察具有滋补肾阴、凉血活血、清热解毒、通络退斑功效的滋肾活血凉斑方加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功效的火把花根片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阴虚热毒血瘀证候的影响。方法:①选择1998-...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刺五加总甙神阙穴贴敷抗睡眠剥夺效果观察
收藏 引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年 第5期22卷 55-57页
作者: 温瑞丽 王升旭 李求实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骨伤教研室 广州510515
目的:观察刺五加总甙神阙穴位贴敷疗法的抗睡眠剥夺作用。方法:健康青年男性(19~22岁)志愿者24名,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处理组、对照组4组,除正常组外剥夺全部睡眠48h,以刺五加总甙复方制剂于神阙穴处贴敷,观察其对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