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医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探讨医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以了解医学学习和专业发展是否对其心身健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从而为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的促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对重庆市两所医科大学的医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身健康的总体水平(t=-5.02,P<0.0001)、躯体健康(t=-4.50,P<0.0001)及精神健康(t=-4.71,P<0.0001)方面均是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的心身健康总体水平(F=2.70,P=0.0297)和精神健康水平(F=2.76,P=0.0268)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大一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最好,大二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最差,大三、大四处于中间状态;医学生心身健康问题最多的前五位问题分别是不适应、眼与耳、生活习惯、神经过敏、消化系统。结论医学院校对大二学生及女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适度增加课外集体活动,减轻学习压力,开阔心胸,发挥医学专业特长,切实促进医学生心身健康。
目的: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筑路工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knowledge,belief and performance,KBP)进行干预,研究干预前后的KBP改变,为进一步在筑路工人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某高速公路沿线的14个标段采取多阶段抽样...
详细信息
目的: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筑路工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knowledge,belief and performance,KBP)进行干预,研究干预前后的KBP改变,为进一步在筑路工人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某高速公路沿线的14个标段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8个标段的筑路工人,进行为期1年的倡导、行为改变/宣传教育的干预,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该人群的艾滋病KBP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男性946人和975人,其中干预前调查监理、项目管理人、包工头、司机、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分别为63人、116人、46人、104人、292人、274人,干预后为69人、123人、56人、101人、269人和331人,2组调查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间不存在差异(P>0.05)。监理、项目管理人、包工头、司机、技术工人在干预前后对是否听说过艾滋病的回答相差不大,但文化层次较低的非技术工人经过干预后提高较大(86.4%vs.93.2%,P=0.03)。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司机对于输血(91.3%vs.100.0%)、性交(93.3%vs.100.0%)、母婴(84.6%vs.95.0%)的正答率在干预后有明显提高(P<0.05),其他各人群干预后的正答率也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了监理,其他人群对于每次发生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感染的正确认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P<0.05);总人群与小姐(69.0%vs.80.3%)/临时性伴(55.7%vs.58.9%)发生性行为时的避孕套使用率在干预后无太大变化(P>0.05)。结论:在筑路工人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对该人群进行倡导、行为改变/宣传教育的干预,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意识,以期改善知行之间的不一致。今后应继续加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意识,避免高危行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