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化学遗传学方法筛选并初步鉴定获得不同造血缺陷表型的斑马鱼突变体。方法:乙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诱导雄性斑马鱼突变(founder),将其与AB野生型雌性斑马鱼交配产生F1代,源自不同founder的F1杂交产生F2家族,F2代同家族内自交所产生的F3代胚胎分别以βe7为探针的整体原位杂交实验(WISH)标记胚胎期珠蛋白基因进行红系造血缺陷突变体筛选、以中性红(neutral red,NR)活体标注巨噬细胞和苏丹黑B(Sudan black B,SB)活体标注中性粒细胞进行髓系造血缺陷突变体筛选,并根据所筛选到的突变体的不同造血过程缺陷表型分原始造血、造血干细胞和定向造血三个不同时间段进行初步分类研究。其中,22hpfβe7检测原始红系、36hpfc-myb检测造血干细胞、3.0dpf时用O-dianisidine对原始造血阶段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3.5dpf时的NR和SB分别对原始造血阶段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测、5.0dpf rag7检测定向淋系、5.0dpfβe7验证定向红系、5.0dpf/yc检测定向造血的髓系。结果:在350个F2家系中配种筛选了1424对鱼,共获得23个突变体。经过初步鉴定,其中12个为红系特异性造血缺陷,2个为红系和淋系造血缺陷,2个为头部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缺陷,1个为头部小胶质细胞和VDA区巨噬细胞同时缺陷,5个为中性粒细胞缺陷,1个为红系和髓系造血同时缺陷。
目的:肠道作为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其内定植的微生物在尿酸合成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含尿酸靶向培养基筛选正常人群肠道内具有降尿酸功能的细菌并鉴定。方法:依据尿酸的摩尔质量制备含不同浓度尿酸的BHI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扩增并驯化肠道粪便微生物,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具有尿酸降解功能的细菌。挑取固体培养基上形态一致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筛选出已纯化菌株,在需氧和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尿酸降解率,选取降解率≥50%以上的菌株为高效尿酸降解菌的候选菌株,再测定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尿酸降解率,进行降尿酸条件优化。利用16S r DNA序列测定法对尿酸降解菌进行鉴定,药敏实验测定该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正常人群粪便微生物中分离获得一株高效尿酸降解菌B5C,第5天需氧条件下的尿酸降解率均>50%,与初始尿酸浓度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降尿酸条件后,在37℃、pH7.0时,降解率可达88.7%,经鉴定为粪肠球菌,对常见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本研究利用含不同尿酸浓度的靶向培养基驯化、分离和鉴定出一株人肠源性细菌,在需氧条件下也具有较高的尿酸降解率,可为今后临床降尿酸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菌种资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