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85 篇 期刊文献
  • 9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8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94 篇 医学
    • 184 篇 临床医学
    • 15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5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07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4 篇 中西医结合
    • 1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61 篇 理学
    • 60 篇 生物学
    • 1 篇 地理学
  • 44 篇 工学
    • 38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3 篇 农学
    • 38 篇 作物学
    • 5 篇 兽医学
  • 6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世界史

主题

  • 79 篇 乙型肝炎病毒
  • 21 篇 hbv
  • 21 篇 慢性乙型肝炎
  • 21 篇 肝癌
  • 18 篇 肝细胞癌
  • 16 篇 细胞增殖
  • 16 篇 男男性行为者
  • 15 篇 肝炎病毒
  • 15 篇 启动子
  • 15 篇 炎症
  • 15 篇 乙肝病毒
  • 14 篇 rna干扰
  • 14 篇 肝炎病毒,乙型
  • 14 篇 丙型肝炎病毒
  • 13 篇 乙型
  • 12 篇 基因表达
  • 11 篇 肝硬化
  • 11 篇 艾滋病
  • 11 篇 暴露前预防用药
  • 10 篇 肝再生增强因子

机构

  • 447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117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48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20 篇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
  • 18 篇 广西医科大学
  • 17 篇 教育部感染性疾病...
  • 17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14 篇 新疆医科大学
  • 9 篇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
  • 6 篇 英国ucl大学
  • 5 篇 四川省西昌市皮肤...
  • 4 篇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
  • 4 篇 教育部感染性疾病...
  • 3 篇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
  • 3 篇 南充市顺庆区疾病...
  • 3 篇 西昌市皮肤病性病...
  • 3 篇 浙江工业大学
  • 3 篇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
  • 3 篇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
  • 3 篇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

作者

  • 216 篇 黄爱龙
  • 70 篇 任红
  • 64 篇 huang ai-long
  • 63 篇 唐霓
  • 52 篇 胡鹏
  • 51 篇 huang ailong
  • 41 篇 tang ni
  • 40 篇 钟晓妮
  • 39 篇 胡接力
  • 37 篇 汤华
  • 37 篇 彭明利
  • 36 篇 胡源
  • 35 篇 ren hong
  • 33 篇 刘杞
  • 33 篇 陈娟
  • 33 篇 蔡雪飞
  • 32 篇 hu yuan
  • 30 篇 张燕
  • 30 篇 阮雄中
  • 29 篇 彭斌

语言

  • 580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8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细胞间对话与肝细胞癌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理 2025年 第02期77卷 267-276页
作者: 古垒荣 张慧 陈娟 程胜桃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恶性增殖的肝癌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感知机体信号,以利于肿瘤自身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细胞间对话(Crosstalk)是肝癌细胞感知机体信号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HCC细胞可以与肝星状细胞(h...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收藏 引用
生理科进展 2025年 第1期56卷 54-61页
作者: 苏夏梦 张慧 程胜桃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16
外泌体(exosomes)通过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实现物质在细胞间的转移,从而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携带的物质种类和含量均不同,因此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特点和功能上具有异质性,异质性是外泌体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砥砺深耕笃行致远
收藏 引用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5年 第1期33卷 1-2页
作者: 黄爱龙 任红 徐小元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1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100034
2024年12月13日,《中华肝脏病杂志》编委换届会暨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市隆重举行,新一届编委会组建完成。值此新年伊始,我们谨代表《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向关心、支持《中华肝脏病杂志》的各位编审者、作者、读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西南医科大学 2025年 第2期48卷 144-150页
作者: 陈永清 张大志 蔡大川 詹柱 李虎 康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重庆400010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有近40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其在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肝肾综合征等的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睡美人”转座系统观察OGT抑制剂HLY838对肝癌的治疗作用
收藏 引用
重庆医科大学 2025年 第1期50卷 30-36页
作者: 梁惠钧 黄露义 汪凯 唐霓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16
目的:利用“睡美人”转座系统和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并观察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抑制剂(R)-3-(2-甲氧基苯基)-1-(噻吩-2-基甲基)哌嗪-2,5-二酮[(R)-3-(2m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重庆医科大学 2025年 第2期50卷 152-157页
作者: 李亚兰 马圆艳 汪德强 蔡雪飞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1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核酸的动态变化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安全停药的重要指标。对于乙肝患者的“精准治疗”,提高乙肝病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卵巢癌结构域蛋白酶-1基因拮抗IFN-α抗病毒效应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杂志 2024年 第5期44卷 382-389页
作者: 周明慧 江彦君 宋术义 胡源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16
目的研究卵巢癌结构域蛋白酶-1(ovarian tumor domain-containing protease-1,OTUD1)基因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对IFN-α抗病毒效应的影响。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OTUD1基因对IFN-α诱导的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nterfero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细胞免疫
收藏 引用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杂志 2023年 第7期43卷 494-501页
作者: 胡接力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1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持续感染是机体未能有效建立HBV特异性免疫的结果,这种情形也可称为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成人急性感染HBV时,绝大多数可以发生正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因而得以自愈。围产期感染HBV,绝大多数导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靶向乙型肝炎病毒HBP-TP蛋白的多肽筛选与鉴定
收藏 引用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杂志 2019年 第1期39卷 12-17页
作者: 代娟 平芳 杨洵 蔡雪飞 重庆医科大学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00016
目的筛选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TP区(HBP-TP)相互结合的特异性多肽并研究其对HBV复制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的HBP-TP重组蛋白为底物,对噬菌体多肽展示文库进行筛选获得特异性噬菌体并测序其多肽区。统计重复率大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向杂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方法的优化及其初步评估
收藏 引用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年 第12期19卷 884-889页
作者: 刘彦辰 黄爱龙 胡源 胡接力 赖国旗 张文露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00016
目的建立一种HBV耐药突变的反向杂交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和评估。方法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种药物10个耐药位点的常见耐药突变形式,合成兼顾HBV8种基因型的26条简并探针,并固定于同一张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