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958 篇 期刊文献
  • 26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2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72 篇 管理学
    • 1,927 篇 公共管理
    • 317 篇 工商管理
    • 31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20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057 篇 法学
    • 610 篇 政治学
    • 36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29 篇 法学
    • 105 篇 社会学
    • 51 篇 公安学
    • 25 篇 民族学
  • 804 篇 经济学
    • 616 篇 应用经济学
    • 245 篇 理论经济学
  • 240 篇 工学
    • 75 篇 城乡规划学
    • 45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3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5 篇 公安技术
    • 2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1 篇 软件工程
    • 1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1 篇 农业工程
  • 211 篇 教育学
    • 180 篇 教育学
    • 3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95 篇 文学
    • 82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8 篇 理学
    • 11 篇 数学
  • 38 篇 医学
    • 3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5 篇 哲学
    • 35 篇 哲学
  • 33 篇 历史学
    • 21 篇 中国史
    • 12 篇 考古学
    • 11 篇 世界史
  • 14 篇 农学
  • 6 篇 军事学
  • 2 篇 艺术学

主题

  • 148 篇 中国
  • 120 篇 公共服务
  • 84 篇 地方政府
  • 76 篇 政府职能
  • 72 篇 应急管理
  • 63 篇 电子政务
  • 58 篇 政府
  • 53 篇 服务型政府
  • 48 篇 创新
  • 48 篇 改革
  • 47 篇 领导干部
  • 47 篇 对策
  • 43 篇 行政体制改革
  • 43 篇 突发事件
  • 41 篇 治理
  • 40 篇 乡村振兴
  • 40 篇 社会管理
  • 38 篇 中国式现代化
  • 38 篇 政府治理
  • 37 篇 社会治理

机构

  • 930 篇 国家行政学院
  • 220 篇 重庆行政学院
  • 206 篇 中共中央党校公共...
  • 160 篇 北京行政学院
  • 123 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 115 篇 上海行政学院
  • 107 篇 云南行政学院
  • 89 篇 中央党校公共管理...
  • 82 篇 浙江行政学院
  • 74 篇 河北行政学院
  • 69 篇 中共中央党校应急...
  • 67 篇 北京大学
  • 65 篇 甘肃行政学院
  • 63 篇 清华大学
  • 57 篇 江苏行政学院
  • 57 篇 吉林大学
  • 57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54 篇 广州行政学院
  • 53 篇 福建行政学院
  • 46 篇 江苏省行政学院

作者

  • 104 篇 李军鹏
  • 92 篇 何哲
  • 77 篇 竹立家
  • 75 篇 汪玉凯
  • 71 篇 宋世明
  • 57 篇 顾平安
  • 56 篇 易丽丽
  • 54 篇 钟开斌
  • 52 篇 吴江
  • 45 篇 刘熙瑞
  • 44 篇 张锐昕
  • 43 篇 柳进军
  • 43 篇 徐波
  • 43 篇 周苏岳
  • 43 篇 江源富
  • 43 篇 卢平
  • 43 篇 戚鲁
  • 43 篇 苗燕民
  • 43 篇 钱军
  • 43 篇 梁志坚

语言

  • 4,2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镇江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教研部"
4225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重庆市高新区统战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探索
收藏 引用
重庆行政 2025年 第2期26卷 107-109页
作者: 陈博 闫建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2]。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治理新需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后摩尔时代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发展进路
收藏 引用
科学学研究 2025年
作者: 戎珂 黄成 周迪 寇宏伟 许正中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后摩尔时代是指微处理器性能约每两年就能翻一番的“摩尔定律”失效之后的时代,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的材料密度和工艺技术逼近物理极限,以及能耗成本的大幅上升。面对后摩尔时代引发的技术变局和产业变局,以及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创造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
收藏 引用
行政与法 2025年 第1期 65-67页
作者: 陈文斯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融强国目标导向下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路径方向
收藏 引用
工信财经科技 2025年 第1期 5-13页
作者: 汪彬 王智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打造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是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分。本文论述了在金融强国这一目标导向下,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必要性。振兴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打造现代化金融体系所锚定的目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组织何以充分发挥作用——读《会长可以这样做:中华诗词学会工作实录》的体会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组织 2025年 第2期 40-41页
作者: 蒋元涛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社会组织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生力军,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那么,社会组织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呢?《会长可以这样做:中华诗词学会工作实录》提供了有益借鉴。该书收录了周文彰会长2022年6月至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吸纳型合作监管:平台场域中的政企合作监管机制——基于S市网络交易监管的观察
收藏 引用
公共管理学报 2025年 第2期22卷 141-153,175,176页
作者: 孙逍 王盈盈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北京100044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研究院 北京100044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投融资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100084
传统场域中政企合作监管通常处于边缘地位,但在平台场域中却成为主要形式。现有文献将政企合作监管机制归纳为配合型、谋利型和开放型,但难以完全解释在平台场域的多元监管结构中政府和平台企业合作监管的形成。本文基于对S市网络交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人工智能治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论坛 2025年 第4期 31-42页
作者: 敦帅 陈强 贾婷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 上海200233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200092 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云南大理671000
探究如何通过治理变革消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风险,促进人工智能真正实现可信、可控、可用,对推动数字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与强烈的现实意义。研究立足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视角,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人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七月风
收藏 引用
七月风 2025年 第04期 45-47页
作者: 代凯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署。习近平总书记在省级主要领导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
来源: 评论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的优化建议——基于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的二维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国人事科学 2025年 第3期 22-34页
作者: 吴钒汇 张丽新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方式,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需要在政策工具驱动下,健全培育结构,完善培育流程。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分析了2019—2023年全国层面出台的高素质农民培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访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
收藏 引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年 第7期 7-12页
作者: 丁元竹 本刊记者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志愿者”这个词对于我们早已不再陌生,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志愿者”越来越成为千千万万人民的自觉行动。从媒体上可以看到有20多万青年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此外还有来自红十字会的,来自民间团体的,以及以个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