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情况,为研究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及饮食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膳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在我国西北地区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和乌鲁木齐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541名3-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膳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结果根据赤池信息量(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量(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调整贝叶斯信息量(aBIC)值最小,且使罗梦戴尔鲁本校似然比(Lo-Medell-Rubin likelihood ratio test,LMR)和基于Bootstrap的似然比检验(Bootstrap likelihood ratio test,BLR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3分类模型为理想模型。根据3个潜在类别的类别概率和20类食物的条件均数分布情况,将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分别命名为高质量膳食模式、常规膳食模式和低质量膳食模式,其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分布分别为9.22%,57.38%和33.41%。低质量的膳食模式中叶类蔬菜、蛋类及制品、奶类及制品、仁果类和核果类水果等食物摄入均较低,油炸类、甜食类和饮料类等食物的摄入较高(P<0.05)。结论潜在剖面分析可应用于居民膳食模式的提取,但其精确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所提取的低质量膳食模式的学龄前儿童应当加大蔬菜、蛋奶类及水果类食物的摄入,减少油炸、甜食以及饮料类食物的摄入,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膳食干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