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技术说明 一、课题来源 该课题为自选项目,申请者在开展临床药学方面,发现临床对病人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越来越迫切,为了探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为新药临床前研究,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以及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方面应用,特选该题。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该院药剂科人才济济,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物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实验室(三级)”,陕西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为药物分析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立项依据和意义 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分离分析混合物的一种有效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色谱法具有极高的分离效率。1906年Sweett创立了色谱分析方法,经过近100年的应用与改进,这一以小分子间物理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分离分析方法,得以发展并成为常规而重要的分析方法;随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发展,其检测灵敏度更高,分离效能更好,这样在药物药动学,药物质量控制以及中草药成分分析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及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对阐明和揭示药物作用机制、设计及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促进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意义。 利用毛细管GC的高分离性能和作为检测器的质谱仪(MS)具有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GC-MS联用技术研究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课题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科研基金资助下,应用GC-MS测定盐酸非那吡啶、白术内酯Ⅰ及异欧前胡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为进一步开发GC-MS方法和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三、主要研究方法 以盐酸非那吡啶、白术内酯Ⅰ及异欧前胡素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结合整体和离体实验模型,定量分析盐酸非那吡啶、白术内酯Ⅰ及异欧前胡素的代谢动力学特性与组织靶向性。 四、技术关键 1、利用溶剂法和柱色谱制备高纯度白术内酯Ⅰ和异欧前胡素; 2、利用溶剂萃取或固相萃取法分离和提取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盐酸非那吡啶、白术内酯Ⅰ及异欧前胡素; 3、建立高灵敏检测法(GC-MS-SIM)测定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盐酸非那吡啶、白术内酯Ⅰ及异欧前胡素的浓度。 五、创新点 利用溶剂法和柱色谱联用技术系统分离白术和白芷中的有效成分白术内酯Ⅰ和异欧前胡素;首次建立了高灵敏检测法如GC-MS-SIM测定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盐酸非那吡啶、白术内酯Ⅰ及异欧前胡素的浓度。 六、课题完成情况 目前课题的各项工作已完成,已在SCI源刊上发表3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0篇,包括: 1.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enazopyridine in Rat Plasma: Application to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Biopharm. Drug Dispos. 28 (2007)439-444 2.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soimperatorin in rat plasma and tissue: Application to the pharmacokinetic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study. J. Chromatogr. B 852 (2007) 473-478. 3. A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selected ion monitoring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atractylenolide I in rat plasma and tissues, and application in a pharmacokinetic study. J. Chromatogr. B.863 (2008)215-222. 4. 红毛七超临界提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药学学报,2007,42(5):525-528. 5. 育亨宾的非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