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8 篇 期刊文献
  • 4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5 篇 工学
    • 153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22 篇 电气工程
    • 1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 篇 机械工程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光学工程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9 篇 理学
    • 4 篇 物理学
    • 3 篇 化学
    • 2 篇 生态学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2 篇 流固耦合
  • 12 篇 自然循环
  • 12 篇 数值模拟
  • 10 篇 快堆
  • 10 篇 超临界水
  • 7 篇 钠冷快堆
  • 7 篇 乏燃料贮存格架
  • 6 篇 ap1000
  • 6 篇 附加质量
  • 5 篇 颗粒物
  • 5 篇 热分层
  • 5 篇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
  • 5 篇 内置换料水箱
  • 5 篇 流致振动
  • 4 篇 非能动安全壳
  • 4 篇 第一性原理
  • 4 篇 安全壳
  • 4 篇 传热
  • 4 篇 概率模型检测器
  • 3 篇 温度场

机构

  • 210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97 篇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
  • 9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8 篇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7 篇 东南大学
  • 6 篇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
  • 5 篇 清华大学
  • 5 篇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
  • 5 篇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4 篇 北京市非能动技术...
  • 4 篇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
  • 4 篇 中核核反应堆热工...
  • 4 篇 国家核电软件技术...
  • 4 篇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
  • 4 篇 国家能源核电软件...
  • 3 篇 内蒙古华电蒙东能...
  • 3 篇 南华大学
  • 3 篇 湘潭大学
  • 3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作者

  • 73 篇 陆道纲
  • 49 篇 周涛
  • 38 篇 lu daogang
  • 38 篇 zhou tao
  • 24 篇 张钰浩
  • 23 篇 牛风雷
  • 20 篇 隋丹婷
  • 18 篇 玉宇
  • 17 篇 刘雨
  • 16 篇 曹琼
  • 15 篇 zhang yuhao
  • 14 篇 王升飞
  • 13 篇 钟达文
  • 12 篇 cao qiong
  • 11 篇 马栋梁
  • 10 篇 zhong dawen
  • 10 篇 yu yu
  • 10 篇 欧阳晓平
  • 10 篇 黄彦平
  • 10 篇 陈娟

语言

  • 2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核事故源项反演
收藏 引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25年 第3期45卷 371-381页
作者: 游清悦 曹博 彭丁萍 李中昊 缪学伟 陈洲亮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2206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核事故发生后,快速准确地估算源物质的释放速率对于提升核应急响应速度及确保决策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选择碘-131(~(131)I)核素的释放速率作为源项反演的目标值,利用课题组开发的放射性核素大气扩散模拟程序RADC生成神经网络训练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连续数值模拟的筒仓卸载过程中颗粒物压强及其速度场分析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9年 第13期68卷 224-232页
作者: 周益娴 华北电力大学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应用基于局部本构理论的连续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出口在底部和侧面的颗粒物在类三维矩形容器内的卸载现象.重点是容器厚度W和出口高度D对颗粒物压强与速度的影响.受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距离出口较近区域的颗粒物压强与W及D呈现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老化效应对涂层表面池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4年 第1期58卷 93-102页
作者: 钟达文 廉学新 史昊鹏 韩昱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是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严重事故缓解策略的关键技术,其表面临界热流密度(CHF)决定了压力容器的完整性。为探究压力容器真实材料SA508钢表面老化对涂层表面CHF特性的影响,开展了SA508钢光表面和基于SA508钢的TC4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常温C^(4+)辐照对多晶HIP-SiC力学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2年 第12期56卷 2601-2606页
作者: 易柏全 刘旭东 郝祖龙 华北电力大学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热等静压(HIP)法具有提高材料致密度、抑制晶粒生长、避免晶粒取向等优点,常用于制备多晶6H-SiC材料。为探究HIP法制备的多晶6H-SiC辐照损伤特性,评价HIP工艺下碳化硅材料作为耐事故燃料包壳的可行性,以多晶6H-SiC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流体惯性撞击器气溶胶过滤行为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3年 第11期57卷 2101-2109页
作者: 冯开源 郭张鹏 汪浩男 毛子岳 牛风雷 华北电力大学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微流体惯性撞击器可作为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的第一级过滤装置,实现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快速泄压并对壳内放射性气溶胶进行初效过滤。为了探究惯性撞击器内气溶胶的过滤行为,开展可视化实验对气溶胶在惯性撞击器内的沉积分布进行研究。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压水堆乏燃料单棒冷却液膜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2年 第10期56卷 2061-2068页
作者: 曹琼 蒋鹤元 丁笑 陆道纲 李臻 王孝天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为避免在极端事故工况下,乏燃料水池会长期失去补水和冷却,第3代核电站如AP1000和CAP1400,引入了喷淋冷却系统。在喷淋条件下,乏燃料棒上液膜流动特性是影响冷却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还未对其做过详细的研究。本文使用光学法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系统分析软件的IRWST中PRHR HX建模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2年 第8期56卷 1633-1643页
作者: 隋丹婷 张浩宇 樊芮伶 陆道纲 张钰浩 于倩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2206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本文针对AP1000内置换料水箱(IRWST)热工水力特性缩比实验4种典型的沸腾工况,应用两种不同的系统分析软件(RELAP5/SCDAPSIM mod3.4和COSINE),将三维模型简化为一维模型。基于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种不同建模方法,研究不同的初始温度、加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快堆堆本体抗震试验模化方法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 第7期53卷 1324-1330页
作者: 陆道纲 李奕彤 刘宏达 刘雨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2206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为准确模拟快堆堆本体中液体晃动对主容器的作用,本文建立了一种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快堆堆本体抗震试验模化方法,不仅保证加速度相似比严格为1,还保证了流体与结构的质量比与原堆的相同。依照上述试验模化方法,分别设计了与快堆原型比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SAC-3D系统软件的FFTF未能紧急停堆失流实验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1年 第8期55卷 1345-1352页
作者: 陆道纲 吕思宇 隋丹婷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2206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本文利用系统分析软件SAC-3D对美国快通量试验堆(FFTF)堆芯及一回路进行了建模,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的FFTF未能紧急停堆的失流实验的边界条件数据进行了事故瞬态仿真计算。计算得到堆芯热工水力及中子物理关键参数,仿真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传热管流致振动设计准则比较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 第8期53卷 1433-1438页
作者: 王聪 陆道纲 曹琼 王园鹏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2206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06
蒸汽发生器是核反应堆中将一回路热量传递给二回路(水-蒸汽动力回路)的重要设备。二次侧流体冲刷引起的传热管振动是管壁疲劳、磨损直至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保传热管的结构完整,有必要对传热管开展流致振动设计与评价。针对传热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